2019-01-07 11:02:32掌上淮安热:

淮安“义工老王”投身公益事业扶弱济困 一坚持就是10年

  女儿5岁起因为持续高烧不退,落下了终身瘫痪的后遗症,吃喝拉撒睡再也没有离开过那张床;自己18年前从乡镇供销社下岗,一家四口本已拮据的生活,彻底断了粮。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既没有向政府伸手,也没有被困难压弯脊梁,而是靠着做煤球、卖化肥,与妻子共同撑起了这个家,把瘫痪的女儿和年幼的儿子抚养长大。

淮安“义工老王”投身公益事业扶弱济困 一坚持就是10年

  不但如此,自2009年起,在时年25岁、依然瘫痪在床的女儿已经能够通过开网店贴补家用后,肩上的担子稍感轻松的他,选择了将这份对家人、对儿女的爱持续放大,利用空闲时间投身公益事业,扶弱济困当义工,连续十年不歇场,累计参与各类爱心帮扶活动近1000场次,带领爱心服务队常年结对资助贫困学生33名,通过自掏腰包、发动募捐,向贫困学生、自闭症患儿、智障儿童、麻风病老人、灾区群众等送去爱心款物超过100万元。

  他叫王贤忠,今年58岁,是淮安市淮安区山阳街道的一位居民。熟悉王贤忠的人,都习惯称呼他为“义工老王”

  因为一份感悟,走上一条公益之路

  时至今日,王贤忠觉得自己有生以来遭遇的最大痛苦,就是发生在女儿婷婷身上的变故。王贤忠说,女儿瘫痪的这三十年,既是自己和妻子吴正芹一同走过的最煎熬的三十年,也是他在付出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中明白何为骨肉亲情的三十年。

  王贤忠坦言,因为这份感悟,三十年间,他曾无数次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想到过那些和女儿一样经历瘫痪痛苦的孩子们,想到过社会上还有许许多多急需得到帮助的人。

  父亲的感悟,得到女儿的共鸣。也正因为此,2009年,“淮安人”网站对外招募公益活动志愿者,婷婷从网上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了父亲王贤忠,鼓励他报了名。

  “‘爱’能给人力量,‘帮’能给人希望。”王贤忠说,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父亲的心思,女儿最懂。打这次报名起,王贤忠除了照顾女儿,帮女儿的网店进货、发货“打下手”,其余的精力都放在了公益活动上。

  “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光是帮助社区调解邻里纠纷,一年下来就达数十起。”看着当了义工以后的父亲,脸上的笑容明显比以前多了,风风火火好像有用不完的劲,婷婷也跟着高兴。

  因为一个求助,聚起一支爱心队伍

  中桥村位于淮安区流均镇。2015年6月,村里的一名小女孩得了白血病,无钱救治。孩子的父母找到曾在流均镇担任过派出所副所长的张勇,请求帮助。张勇随即将此事告诉了在公益活动中结识的王贤忠,两人分头行动,通过网站、社区QQ群发帖,帮助小女孩募集救治善款。三天过后,共募集到善款1.6万元。

  “治疗白血病,这一点钱无异于杯水车薪。”走上公益之路以来,王贤忠第一次意识到,扶弱助困如果仅靠一己之力,不行。当年7月,王贤忠果断做出一个决定:“拉队伍,成立一个公益组织。”很快,由王贤忠发起创办,包括张勇在内,一个由六名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公益组织——淮安世纪爱心服务队经民政部门注册,正式挂牌成立。

  服务队成立之初,人手少,资源有限。队员们经过商议,将服务的对象框定为贫困学子,主要涵盖三类:一类是既无父母、又不符合孤儿救助政策的贫困学子,一类是单亲家庭的贫困学子,另外一类就是服刑人员家庭的贫困学子。

  此后,服务队用一年时间,按照淮安区妇联、民政局和团区委提供的500户贫困学子名单逐一进行了走访,最终筛选确定救助对象33户,由队员们分片包干,实行常年跟踪,结对帮扶。“分两个档,小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初中和高中生,每人每年给2400元,外加每个学期一人一套学习用具。”王贤忠说,到了春节,每户还要再送50斤大米、5公斤食用油、猪肉、肉圆和水果,每个孩子一双新鞋、200元压岁钱。

  截至目前,服务队已为孩子们提供现金资助28万元,购买物品23万元。这么一大笔资金从哪里来?“一个是服务队搞创投项目,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一个是队员们自掏腰包捐款,另外一个就是向社会爱心人士‘化缘’。”王贤忠高兴地说,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尤其是在上海创业的淮安人宗爱明和在本地办企业的牛振洲等一批爱心人士,听说了服务队的爱心善举后,纷纷赶来捐款,年年不间断。

  得益于此,服务队资助的33户贫困学子无一辍学,其中有4人已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考上了大学。而服务队的正式注册队员,也已从起初的6人,增加到了359人,带动不定期参加救助行动的志愿者超过200人。前不久,服务队还在王贤忠带领下,赶赴石塘镇和流均镇,帮助两名贫困学子家分别修缮和新建了房屋。

  因为一次探访,点亮一束博爱之光

  王贤忠有位邻居是麻风病患者,住进了淮安区潘柳麻风病康复中心。由于长时间未见面,王贤忠对这位邻居很是想念。为此,他专程去了一趟康复中心,探访邻居。“到了现场才发现,这些麻风病患者生活条件虽然很不错,但太寂寞、太孤独,一天到晚呆坐着,一声不吭。”眼前的情景,让王贤忠很受触动:“日子过得好不好,生活幸福不幸福,穿衣吃饭是次要的,关键要看心里快活不快活。”

  探访结束,回到家的王贤忠心事重重。第二天,他便在服务队发出倡议,组织了20多名队员,前往潘柳麻风病康复中心,陪里面的麻风病老人散步、聊天,搞联欢,并将这一公益活动作为服务队的一个保留项目,坚持了下来。

  这项公益活动,也让王贤忠有了新的想法:当义工、做公益,眼里不能只关注贫困学子,凡是需要帮助的人和事,都应该是自己和服务队关爱的对象。用他的话说:“这份爱,不是狭义的爱,而是博爱、大爱。”

  基于此,王贤忠的公益之路开始越走越宽广,扶弱济困的触角也伸向了四面八方。“除了潘柳麻风病康复中心,这几年,我们还与区里的小天使康复中心的自闭症、智障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参加了区里的文明执勤、禁毒宣传、义务献血、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王贤忠自豪地说,2016年盐城阜宁发生龙卷风自然灾害,他带领服务队40多名队员献血1万毫升,并购买了1.6万元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赶赴救灾现场慰问解放军战士和受灾群众,成为当时唯一一支被盐城市公安局特批进入救灾现场的社会公益队伍。

  眼下,王贤忠扶弱济困的善行义举还在继续,他的先进事迹正在淮安大地传唱。去年5月,经过网友投票,王贤忠被评选为“淮安好人”;五个月后,他再获殊荣,登上了“江苏好人榜”。而就在几天前,他创办的淮安世纪爱心服务队,也顺利通过了评估和验收,捧回了金灿灿的牌匾,成为国家4A级社会组织。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王正道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通讯员 张筱瑜 黄洁

  (作者:杜勇清)

  原标题:【暖新闻】“‘爱’给人力量,‘帮’给人希望”——“义工老王”十年扶弱济困的那些事

(责任编辑:夏沫)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