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历史的硝烟与尘埃,说起“石工堤连”的命名,与我们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石工堤有着不解之缘。
塞北边陲,雁门关外,驻扎着一支以能打硬仗闻名的连队——第81集团军某特战旅二营四连。解放战争时期,该连面对敌重兵,固守石工堤一昼夜,赢得“石工堤连”的光荣称号。
建连以来,四连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培育出“一等功臣”刘显生等大批英模,被授予“石工堤连”“钢锥连”等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7次。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对我解放区展开重点进攻,我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张震任司令员)组成包括七十七团(后二四四团前身之一)在内的挺进支队,由副司令员饶子健带领,采取敌进我进的方法,深入敌后,转战淮北,积极地与国民党军展开顽强的斗争。
1947年5月5日夜,我七十七团奉命攻击盱眙(今洪泽)县蒋坝镇之敌,二连(今四连前身)担任捣毁敌指挥部的任务。该连出其不意,智俘敌一个中队,并迅猛地向敌指挥部穿插。正当战斗顺利发展时,蒋匪军60旅和138师前来增援,七十七团奉命撤出战斗。由于二连已打入敌纵深,连续两次突围,只有一个排突围成功,余下人员被敌包围在十多间毫无工事设施的民房里。二连决心固守阵地,待机突围。在教导员郭一萍,连长陈继忠,副指导员耿德芳带领下,经一日激战,连队打退了六、七倍于我之敌的8次围攻,毙伤敌70余人,于黄昏时背着全部伤员和牺牲的烈士胜利突围。此战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沉重打击了国民党蒋匪军的嚣张气焰,改善了淮北地区的军事斗争条件。1948年1月,淮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二连“石工连”荣誉称号。1964年9月,福州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发布命令,改“石工连”为“石工堤连”,赞誉该连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石工堤战斗中英勇顽强,战斗精神如“石工堤”一样坚不可摧。
在此之前,石工堤连曾被授予“铁锤连”、“钢锥连”荣誉称号,石工堤战斗两个月后,该连又在安徽省泗县张场粉碎了敌人两个营兵力的围攻,杀敌数百,被授予“稳如泰山连”荣誉称号。这些称号充分体现了这个连队所具有的那种“攻如猛虎,守如泰山,不怕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慨,是我军战斗精神的核心。
金门战役后,石工堤连当时所在的三十四军一O一师三O二团与原二四四团未能登船参战的人员合编为新的二四四团,原二四四团的“渡江先锋营”被编为一营,原三O二团的“淮北支柱营”被编为二营(石工堤连成为四连),三营和团直均由原两个团的人员混编而成,由原二四四团副团长宋家烈任团长。宋家烈团长领导力强,德高望重,心胸宽阔,包容度大,对所有部队一视同仁,不分彼此,把两支部队的优点充分地融合到了一起,实现了强强联合,使从三O二团调进来的战友同志们一下子就有了归属感。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石工堤连倍受重视,传统的优势得到珍惜、保持并发扬光大,他们与原二四四团的连队,尤其是“泰安连”携手共进,比学、赶、帮、超,引领团队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始终走在整个部队的前列。1964年军区大比武时,在张太恒营长(已故,原济南军区司令员)的带领下(李剑锋任比武大队副政委),四连夺取福州军区总分第一名,全军洛阳比武战术优胜。从那以后,不管哪一级组织的比武,只要是建制连规模的,四连都是团、师、军的固定参赛连队,不断为部队争得荣誉。1996年,四连更是在北京军区6000多个建制连队中脱颖而出,唯一被军区授予“军事训练模范连”的荣誉称号。
郭青恩团长于1994年初到二四四团任职,直至1998年9月部队整编师改旅,二四四团番号撤销,郭青恩团长成为二四四团的末任团长。在这4年半的时间里,全团在郭青恩团长的带领与共同努力下,团队全面建设进步更大,各项工作完成更好,全团官兵都累极了,但苦累并快乐着!这期间,石工堤连苦累最多,功劳最大,石工堤连对团队建设发挥了支柱作用。对此,郭青恩团长和我们大家一样,始终对四连心存感激。这么多年过去了,郭青恩团长转业定居山西太原后,还一直想着再为四连做点什么;他总觉得在石工堤连成名的地方有事可做有事可为,该为石工堤连建一座“石工堤战斗”纪念碑亭。这些年来,他乐此不疲;他先后让当过石工堤连连长的徐军(老家淮安区人,现转役在江苏省无锡市)和在四连当过副班长的程坤到现地察看过,地方政府在石工堤连当年突围的地方立了一块说明的牌子。为了给“石工堤战斗”建一座纪念碑亭查找资料,郭青恩团长在网上联系上了1947年5月5日夜“石工堤战斗”时的营教导员郭一萍的儿子郭军宁、时任营卫生员(卫生队长)的张福伟和其儿子张桐、时任连队卫生员的宋茂宣及其儿子宋卫东,他向郭军宁说了想在石工堤上为连队建一座纪念碑的想法。2015年“六一”前后,郭军宁注意到洪泽县的地方领导打算在蒋坝镇投资建立一个沿湖风景区,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郭青恩团长与他们商量着一同给洪泽县领导写一封情真意切的建议信,希望能在风景区里加一座纪念碑亭,使这个风景区更富有内涵,在“缅怀革命先烈,宣扬英雄事迹,完善地方史志,促进国防教育,推进当地旅游,加强军地联系,激励部队官兵,寄托老兵情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郭青恩团长还用手机微信建了一个聊天群,把最关心这件事的人都拉到这个群里,以便于集思广益,共同商量为“石工堤战斗”筹建纪念碑事宜。
人多智慧广,力量大,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筹建“石工堤战斗”纪念碑一事得到了李剑锋(原28军副政委)等老前辈、张怀泗(原82师师长)、张连仁(原82师师政委)及江苏省军区刘副政委等老领导的热情指导和积极帮助,得到了洪泽县委县政府和驻地部队领导的大力支持,筹建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2015年6月25日,郭青恩团长和时任部队政治部的解副主任一道,邀请李剑锋等老前辈齐聚蒋坝镇,寻找到当年石工堤战斗的位置,回忆当年战斗的经过,与当地县、镇二级政府领导接洽协商了建纪念碑的有关事宜。地方政府领导对这件事非常重视,洪泽县委书记徐东海说这是英雄老部队对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不仅要建好这座纪念碑亭,还要与石工堤连,与老部队保持密切联系,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传承好革命优良传统,促进好军地双方工作。
当郭团长与解副主任以及原部队老首长老战友代表团到达蒋坝镇的时候,地方设计公司的技术人员已经到达现场,还参加了现地勘察和协商会议,随即对包括“石工堤战斗纪念碑亭”在内的“沿湖三公里风景区”展开了规划设计,预计2018年下半年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石工堤连”纪念亭建设得庄严、宏伟、美观,不仅成为蒋坝的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石工堤战斗纪念碑亭”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只有一侧显示当年当地民众支前的一些浮雕还在建筑之中。
行笔至此,笔者作为一名二四四团的退役老兵,能为自己曾经在这支有着悠久光荣历史传统的英雄老部队服役,而倍感荣幸与自豪。今逢“石工堤连”命名70周年,通过“二四四团干部联谊群”与诸位老首长、老战友以及郭团长的交流采访,不揣冒昧写此短文,以表达我们退役老兵对二四四团的深深思念。作为我们二四四团的退役老兵,有责任与义务延续我们老部队的根 ; 唯有如此,才不负我们老部队的光荣传统和虎团威名!!!( 葛顺彬 )
【作者简介】
葛顺彬,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中华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淮安区作协会员。原28军82师244团退役老兵,在部队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兼军械员、营部书记、团政治处文书兼宣传股新闻报道员。先后在《解放军报》、北京军区《战友报》、部队驻地《山西日报》《大同日报》《淮安报》《淮安日报》《淮安广播电视报》《淮海晚报》《淮海商报》《淮安区报》《大运河文学报》《南京晨报》以及“淮安区电视台”等报刊微刊网络新闻媒体发表新闻、通讯、诗歌、评论、散文文稿三百余篇近三十万字,作品入选《2018当代作家作品精选》,现供职于江苏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中心卫生院。
(淮安区苏嘴镇中心卫生院-葛顺彬)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