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确保全年10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稳定脱贫、45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达18万元
掌上淮安讯 今日下午,记者从我市扶贫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阳光扶贫”试点工作,实现扶贫开发与监督管理工作双加强、双提升,推动脱贫攻坚迈出坚定步伐。2017年度扶贫开发工作省级综合测评中,对我市帮扶工作方式和解决相对贫困机制创新、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和引导社会帮扶资金投入等工作给出高度评价。
坚持因户施策,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
经建档立卡和动态调整,全市共有“十三五”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4.3万户、42.2万人(其中:一般贫困户7.9万户、27.4万人,低保贫困户5.1万户、13.4万人,五保贫困户1.3万户、1.4万人)。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6.18万户、21万人实现脱贫。
一是落实结对帮扶全覆盖。所有市级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各县区财政供养人员、党员干部共4.6万人与12.8万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并组织帮扶责任人按季度开展走访帮扶工作,了解低收入农户情况,填写《帮扶手册》,进行脱贫分析,制定脱贫计划,推动所有帮扶责任人深入基层帮扶走访,找准贫困“病根”,开展务实帮扶,同时通过“阳光扶贫”系统和手机APP全面压实帮扶责任。去年全市共开展入户走访25万人次,落实66万条帮扶措施,发放慰问金962.7万元。二是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由帮扶责任人因户制宜制定产业帮扶计划,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利用“阳光扶贫”系统岗位超市、项目超市和求助平台等功能,帮助他们解决好岗位、资金、项目、技能等方面问题。“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1.6亿元支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种、养、加和流通等生产性、服务性增收项目;共培训低收入农户2.2万余人次,帮助掌握高效蔬菜种植、龙虾养殖、食用菌加工、烹饪、家政服务等10余种实用技能。同时把省级财政精准扶贫资金“零钱”化为“整钱”,实施统筹带动增收项目166个,每个统筹带动增收项目由一支项目帮扶组挂钩帮扶,及时会办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项目收益全部分配给低收入农户。三是全面完善兜底保障。逐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2018年全市低保标准将调高至520元,实行农村低保标准与脱贫标准衔接,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逐步实现全面的社会保障兜底。落实低收入农户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去年,各县区财政安排3900余万元、市财政补助550万元为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投保,已赔付资金400余万元。
坚持多措并举,促进经济薄弱村持续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市共有经济薄弱村170个,其中省定经济薄弱村1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60个。截至2017年底,共有91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元,其中省定61个、市定30个。
一是创新实施市县乡联动帮扶。全市组建170支市县乡联动帮扶组,由170名县处职干部担任组长、787名领导干部担任成员,结对帮扶所有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充分调动市县乡各级帮扶资源,协调、会办解决经济薄弱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今年3月,市委又选派174名帮扶干部组建2018-2020届帮扶工作队(组),实施新一轮帮扶工作。“十三五”以来,市级各帮扶单位共投入自有资金5620万元,协调帮扶资金6.5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57个。市工商联牵头安排了26个市直商会结对帮扶26个经济薄弱村,进一步壮大帮扶力量。二是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落实省纪委“5+2”特色产业富民工作要求,实施“3+2”监督推进机制,对省、市定经济薄弱村产业基础、扶持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组织专家团队、涉农部门进行项目论证。用好用足省财政厅2550万元农业产业富民项目资金,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19个,其中粮油类4个,园艺类6个,畜禽养殖类5个,水产养殖类1个,农产品加工类1个,其他类项目2个。为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增收项目,市委、市政府在2016年基础上,2017-2019年每年再追加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同时要求县区财政每年再追加安排不低于2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用于做好“三资增值”、“实业兴村”、“服务创收”文章,已总结提炼整村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或集体农场、宅基地有偿退出等多种经济薄弱村增收模式。2018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市级经济薄弱村发展补助资金将于近期下拨。三是不断强化扶贫项目内培外引。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和品牌培育,从农业项目中筛选出能与扶贫资金嫁接的项目,充实完善扶贫项目库,将扶贫招商纳入全市扶贫开发年度目标考核。充分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优势,推动“盱眙龙虾”“淮安大米”等地标产品成为推动精准扶贫的金字招牌,发挥品牌效益,2017年全国地理标志商标扶贫交流会在淮安召开,我市作经验交流发言。加强扶贫项目业务培训,分层分级组织开展扶贫干部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打造一支会编项目、能招项目、善管项目的扶贫干部队伍。
坚持重点重抓,推动重点片区整体开发
“十三五”时期,我市重点片区包括灌溉总渠以北片区、涟沭结合部片区和西南岗片区。其中,灌溉总渠以北片区包括淮安区苏嘴镇、茭陵乡、顺河镇,涟水县徐集乡、黄营乡、南集镇、唐集镇,共7个乡镇;涟沭结合部片区包括涟水县梁岔镇、前进镇、成集镇,共3个乡镇;西南岗片区包括盱眙县鲍集镇、管镇镇,共2个乡镇。三个重点片区共涉及12个乡镇,覆盖186个行政村,其中省市定经济薄弱村32个;涉及面积940.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6.54平方公里;共有52.034万人口,其中低收入人口7万余人。在此基础上,我市盱眙县黄花塘革命老区得到省委、省政府“点穴式”帮扶。
一方面,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片区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组织实施好关键工程,加快推进安全饮水、交通出行、农田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2017年共投入7.73亿元用于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62亿元用于实施民生事业项目。市扶贫办于3月初组织重点片区关键工程项目专项督查,淮安区渠北片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顺河镇4.9公里4号路工程主体完工,苏嘴镇1.5公里府前路建设工程路基正在施工,茭菱乡1.2公里泰山路工程正在立项;涟水县渠北片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134公里二级管道铺设完成,1362公里三级管道铺设1253公里,完成92%;涟水县涟沭结合部片区旱改水工程项目成集片区5000亩旱改水田间低压管道安装完成80%,15公里的防渗渠已开挖7公里,泵站和节制闸等工程正在施工,梁岔片区正在招投标,麻垛片区开始立项;盱眙县西南岗片区沿湖大道建设工程项目沿线桥涵闸洞全部建成,道路底层沥青铺设完成,上层沥青铺设约19公里,两侧绿化工程完成招投标,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另一方面,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古淮河沿线特色产业带、淮涟结合部特色产业带规划编制,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要求,依托国家、省三产融合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地域特色突出的脱贫产业,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通过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通过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2017年,全年共投入1.8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有效推动了片区发展、农民增收。
全媒体记者 左文东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