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距市区不到15公里,但因为全村产业结构单一,加上内生动力不足,很多村民思想跟不上时代,过去的清江浦区武墩镇三闸村就是典型的贫困村。随着国家多年惠农政策的实施,特别是近年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如今的三闸村摇身一变成为了处处见水、闻到花香、听到鸟鸣、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水乡。
三闸新庄居民鲁国成逢人便讲,如今的生活环境让他身体倍儿棒。每天晚饭后,鲁国成习惯与老伴儿一块在中心渠亲水步道上散步。步道旁杨柳依依,水天一色,微风从脸庞拂过,深吸一口河边的清新空气,神清气爽。说起家门前的中心渠,鲁国成精气神十足:“过去,恶臭的污水直排河沟,蝇蚊乱飞,河边站不住人。后来,村里花大力气整治了这条河,河水变清了,鱼虾也多了起来。附近空气清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来这里散步,一到晚上,周围的小广场上聚满了跳舞健身的人。”
村民们对有着10多年工作经验的村支书鲁玉喜评价颇高,“鲁书记来了以后,我们村修了路、通了渠、建了健身广场,他就是我们村里的‘小康书记’!”
土地是农民的立身之本,农业始终是三闸村的支柱。对于发展农业,鲁玉喜这样说:“以前,好多人认为种地是低效益产业,既辛苦又挣钱少,干脆选择外出打工,但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很多强农惠农政策,给我们农民很多关心和支持,种菜种粮有了规模也就有了效益,我带领乡亲们特别是贫困群众发展农业的劲头就更足了。”
走进村蔬菜种植合作社,村民鲁志新正忙着伺候温室大棚里的香瓜。早在2012年,包括鲁志新在内的20个种植大户自发成立了三闸村蔬菜种植合作社。鲁志新告诉记者:“在过去,大部分农户凭老经验、老套路种庄稼,投入多回报少,还有一些贫困户因为缺信息、少技术,致富无门。合作社成立以后,政府为我们解决了水、电、路难题,为我们提供了不少便利。成立当年,我们亩均毛利润就比过去翻了两翻。当初合作社成立时,我们就有个承诺,等赚钱了,不能光自己富,更重要的是让大家共同富裕起来,这是我们几个股东的共同心愿。”如今,合作社成员也由当初的20人发展到40多人,合作社里的300多亩大棚种满了毛豆、香瓜、西兰花、四季豆,每位成员一年纯收入都能达到10万元。
三闸村紧邻二河,水域面积广阔,水质优良。朱兆忠原本是养鱼大户,看到这些年市场上小龙虾日渐走俏,今年索性租下了58亩水面,进行小龙虾养殖。望着水面,畅想着丰收的美景,笑容挂在朱兆忠的脸上。“我的龙虾从虾苗采购、饲料投放、种植水草、养殖技术全都有专家指导,配上咱村里的水质条件,龙虾养殖不丰收都难。”他抄起几只龙虾,蹲在虾池子旁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58亩龙虾池子,按照一年收获两三轮来算,今年光靠养殖龙虾就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朱兆忠打算明年继续增加投入,扩大养殖规模,带领乡亲们儿一起干、一起富。
如今的三闸村,环境卫生整洁了,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大爷大妈的广场舞跳得更热闹了。三闸村人正在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谱写着美丽家园、小康生活的新故事。
全媒体记者 陆彦平 通讯员 张博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