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精神矍铄的老者,一边是风华正茂的年轻官兵,3日上午,淮阴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内,这一特殊的“组合”吸引了游人的关注。精神矍铄的两名老者一穿戎装,胸前挂满军功章,年轻官兵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清明前夕,这“一老一少”,来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地,在纪念碑前献花,向烈士墓敬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祭奠英烈,缅怀忠魂。
两位老兵在烈士塑像前感慨万千
两位老人,一位叫张苟山,今年90周岁,河北人,另一位叫蒋德礼,今年89周岁,泰州人。这两位老人均已是耄耋之年,分别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他们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是经历过民族存亡与复兴的亲历者。
张苟山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两次赴朝作战,荣获华北解放纪念章一枚、解放华中南纪念章一枚、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一枚、淮海、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各一枚、三级解放奖章一枚、独立功勋荣誉章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两枚,曾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乙级战斗英雄”和“英雄模范”称号。蒋德礼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四等功一次,获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各一枚、三级解放奖章一枚、独立功勋荣誉章一枚。
他们的战斗履历表上成果丰硕,都是拿命搏回来的。张老在战斗中多次身负重伤,“伤多了,大腿还被打穿过,身上到现在还有几十片弹片取不出来。”一旁的蒋老笑了,他是医护兵,“我是搞医疗的,别人受伤我救人,我没受过伤,就是有几次情况特别危险,差点就牺牲了。”
3日早上9点,两位老兵和解放军第八二医院的官兵们抵达刘老庄烈士纪念馆。临下车之前,张老要换上自己的军装。“我带在包里的,平时不能穿,奖章会掉的。”张老从包里拿出叠得整齐的军装,胸前的军功章还用面巾纸垫着好几层,“怕磨得掉色。”
穿好军装,整理好仪容,两位老兵在官兵的搀扶下下车。“哎呀,变化大了!好几年没来过了,这里都扩建了”,蒋德礼指着游客服务中心前的坦克、装甲车和高炮说,“这些以前都没见过啊。”
在官兵们的搀扶下,张老和蒋老经过“砥柱”雕塑,走进纪念园大门,来到烈士纪念碑前。八二医院的官兵代表为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两位老兵也庄重敬礼并献上鲜花。接着,大家一起参观了八十二烈士纪念馆。馆内,图片、半景画、电子地图、幻影成像、雕塑、实物、互动机枪等多种形式,展现了75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今年3月18日是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殉国75周年纪念日。75年前,原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的82位勇士迎来最悲壮的一天。拂晓时分,日军主力1600余人携带100多门大小炮筒器械,向刘老庄方向进犯。事发突然,周边的数千群众和地方党政机关还未来得及转移,4连毅然就地阻击日军。在这场完全不成比例的较量中,4连打退日军多次冲锋,毙伤日军近400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新四军后来重组了4连,命名为“刘老庄连”。在解放战争中,“刘老庄连”北上挺进东北、南下解放海南,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广州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张老和蒋老站在馆内的战壕里,给大家讲述他们当年战斗的场景。“我们淮海战役挖的战壕长啊,在地球上还能转一圈多。这个战壕不行,太矮了,我们那会战壕比这个深多了。下面有脚镫子,用脚踩了爬上去,上面用土挡着,要挡子弹啊!下面还要挖个作战掩体,一人一个,不打仗了就躲在掩体里休息,还要用掩护布盖起来。”张老说,在战壕里打一天仗就够呛了,他自己在战壕里最久待过十几天。
两位老兵聊着过去打仗的日子,吸引了旁边的游客驻足。游客们听说这两位老人都是战斗英雄时,肃然起敬,还要求与二老一起合影。“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民族脊梁!”
日头渐升,太阳晒得人全身冒汗,两位老兵毕竟年事已高,颇感劳累。在烈士墓前的树荫下,老兵们坐着休息,给年轻官兵们传授打仗的经验。“你得靠智慧,要动脑子,不能光猛打猛冲。”说起自己在1949年不费一兵一卒就俘虏国民党军队数百人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军用物资的事情,张老记忆犹新。
八二医院院长汪春晖表示,组织官兵们来到刘老庄祭奠英烈,聆听老兵的教诲,是为了传承革命精神,不忘革命传统。希望年轻的官兵们能认识到,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打过仗,但革命军队的传统不能忘记,革命的精神要传承下去。八二医院勤务队队长尹言章说,今天来到八十二烈士陵园参观学习,他的感触非常深。他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中,他将发扬革命烈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激发起新时代、新联勤、新征程的革命动力。
英雄远去,人民却永远不会忘记。如今,那些经历过民族存亡的战士们已然老去,但是老兵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薪火相传,军魂永生!
全媒体记者 李蓉 通讯员 张先达/图文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