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1 16:20:32江淮网热:

生态清明 文明祭扫

  又是一年清明至,明媚的春光平添了几分哀思。1日上午,以“慎终追远、文明祭扫、寄托哀思、绿色殡葬”为主题的淮安市第六届清明节公祭暨第七届绿色免费花坛葬仪式在永思园公墓举行,人们不再焚烧纸钱,而是献上花篮、诵读祭文行礼,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以现代理念弘扬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低碳殡葬的新风尚。

生态清明 文明祭扫

  2012年,淮安市民政局在永思园举办了首次花坛葬仪式,2013年又举办了首届清明节集体公祭仪式,这两项仪式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殡葬观念,更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随着我市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大力推行节地生态殡葬,倡导文明祭扫新风,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方式安葬逝者;采用植树献花、系黄丝带、网络祭奠等现代文明祭扫方式缅怀先人。生态殡葬越来越深入人心,文明祭扫已经蔚然成风。

  慎终追远 集体公祭寄托哀思

  思如春草,清明萌发,祭奠话衷肠。1日上午,永思园内,微风轻拂,哀乐徘徊,淮安市第六届清明节公祭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清明节是中国人感恩、缅怀的日子。今年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他生前为了国家和人民殚尽竭虑,死后嘱咐撒掉骨灰。公祭仪式上讲述了《最后一次飞翔——播撒骨灰》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再一次缅怀伟人。

  上午9点30分,音乐响起,公祭仪式正式开始。参加公祭的人员身披黄丝带,手拿菊花,在袅袅哀乐中垂首默立,一起缅怀永久安息在永思园的逝者。

  上香,撒酒,敬献鲜花。人们用这样一种安静肃穆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祭奠。随后,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全场一起诵读祭文。此时,思念亲人的钟声从不远处幽幽响起,人们一起为逝者默哀祈福,随后依次将手中的鲜花摆放在祭坛上,愿逝去的亲人在布满鲜花的天堂里安详。

  “清明节的核心价值是对先人的敬仰和缅怀。祭祖是感恩、是追思,重在用心,表达哀思,感悟生命,传递孝道文化正能量,这才是清明的意义所在。”一位逝者家属代表如是说。

  “以前每逢清明节,市民常常在城区路口、绿地焚烧冥币、香烛,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引起火灾。这种集体公祭的形式就很好,既环保又文明。”参加公祭仪式的市民刘先生说。

  “集体公祭仪式目前已经举办六届,我们希望用这种看得见的方式,来倡导清明节回归清雅深沉。” 市永思园公墓管理处主任崔士云表示。

  据了解,此次公祭活动由市民政局、市文明办主办,市殡葬协会、淮安市永思园公墓管理处、淮安市广播电视台、淮安日报社承办,社会各界代表及逝者亲属近200人参加了当天的公祭仪式。

  生态环保,绿色殡葬走在前列

  鲜花松柏陪伴逝者长眠,满园绿意寄托绵绵哀思。在民政部门的大力倡导下,生态殡葬在淮安越来越普及,花坛葬等环境优美、低碳环保的新葬式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欢迎。包含花坛葬等在内的生态殡葬创新做法,我市走在全省前列。

  “在这个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季节,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送您入土为安……愿您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下安息,青松永绿,花朵常开,这浓浓的清明节寄托着我们对您的永思之情。”1日当天,即有14位逝者家庭参加了集体花坛葬仪式。在仪式主持人的指引下,14名逝者亲属将骨灰盒和花瓣一起放入墓穴,永思园的工作人员随即栽种上青松,象征着生命永远长青。

  71岁的许永祥是参与花坛葬的逝者亲属之一,他告诉记者,岳父岳母是上世纪60年代末作为技术骨干支援苏北建设来到淮安,他们把所有的青春都献给了这方热土。他们开明、热心、勤劳、善良,崇尚简朴节约,反对大操大办,今天他是来实现他们遗愿的。许永祥说,殡葬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让亲人长眠地下,与鲜花松柏相伴,这正是“入土为安”的最好体现。

  据介绍,所谓花坛葬,就是将骨灰放在可降解的骨灰盒中,将骨灰盒安葬在花坛中,几个月后骨灰和骨灰盒都随着泥土而降解,是一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花坛葬不建墓穴,土地也可循环利用。逝者的姓名则集中刻在一个墓碑上,供后人凭吊。逝者与花木相伴,象征着生命长绿、精神永存,也符合人们“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

  据了解,2012年,淮安市民政局在永思园举办了首次免费集体花坛葬仪式,宣传倡导生态安葬和文明祭扫的时代新风尚,殡葬改革的新理念不断深入人心。7年来共有121名逝者选择了集体花坛葬。为了进一步鼓励和推广生态葬,我市为选择花坛葬的逝者亲属提供1500元的奖励金。

  “身后不保留骨灰,让逝去的亲人回归自然,与大地共存,最终与自然融为一体,既传承了逝者入土为安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践行了生态环保的绿色殡葬理念。这方面工作,我市走在了全省前列。”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政为民,便民服务暖人心

  据悉,为了迎接清明节祭扫高峰期的到来,永思园公墓管理处特地延长了上班时间,对墓区内的环境进行了美化。“从3月开始,我们对园区环境进行了大力整治,排查安全隐患,完善标识标牌,美化园区环境。”崔士云说。

  今年清明祭扫,永思园公墓管理处为市民提供了茶水、药品、轮椅、雨伞、打气筒和网上祭扫指导等10多项免费服务,在入口处设立服务台宣传文明祭扫并为市民提供服务,招募15名大学生志愿者,整合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调整工作时间,将上班时间从8:00提前至7:00,取消中午休息,下午下班时间从5:00延迟至6:00。此外还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受理及时回复等。

  在出行保障上,经永思园公墓管理处多方协调,目前已争取到附近的市殡仪馆、杨庄闸管理所、原淮海驾校、市动物园、御希村综合治理中心五处停车场共500-600个车位,以满足市民祭扫停车需求。同时与交警部门积极沟通,车位紧张时可在韩侯大道交警指定位置临时停车。

  在交通疏导上,有10-15名交警在沿途重要节点负责维持秩序、疏导交通。同时,在祭扫高峰期间,永思园附近的新安车检所、交警一大队二中队暂停业务办理,全力保障交通通畅。此外,3月29日-4月5日,淮安交广网每天对祭扫情况进行实时播报。

  在安全保障上,祭扫高峰期间,公墓管理处协调了15-20名警力驻守园区,维护秩序,守护安全;为防止逝者家属悲伤过度危及健康,现场安排有医护人员值守,并开通“绿色生命通道”;为防止火灾,园区备下80多个灭火器,并有一辆消防车待命。

  逝者为安,文明祭扫沐新风

  清明祭扫,追忆逝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眼下,人们观念的变化,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祭奠的方式,新兴祭扫方式正为传统习俗注入生命力。当天上午,记者在永思园公墓看到,许多祭扫者不再购买纸钱,而是带上一束鲜花聊表心意。同时,在公墓入口的服务台处,祭扫者也可以免费领取鲜花、黄丝带。据悉,为引导广大市民采用鲜花等文明的祭扫方式,永思园今年免费向市民提供了2000余枝菊花、6000余根黄丝带。

  市民李先生说,“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态节地的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者的生存保障,也是逝者的极乐天堂。我们摒弃旧俗,用鲜花代替纸钱和烛火。”

  “以前园区内总是因为烧纸钱而‘乌烟瘴气’,但是如今有60%以上的市民会选择用鲜花或者黄丝带等方式来祭祀。”市永思园公墓管理处主任崔士云说。

  据了解,每年清明节、中元节和冬至到来时,永思园都开展“冥币免费兑换鲜花、赠送黄丝带”活动,专门设立了服务台,安排工作人员对携带冥币、纸房的客户进行现场宣传和耐心说服,并奉送一束鲜花、两根黄丝带换下冥币等祭祀物品,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如今,在该墓园内,鲜花祭祀、黄丝带祭祀、青松祭祀、网络祭祀等环保的祭奠方式正逐步替代焚烧纸钱冥币,成为我市清明祭扫的一大亮点。

  据悉,为推动绿色文明祭扫,从2009年开始,永思园公墓一直坚持向市民免费提供鲜花、黄丝带等服务。此外,公墓管理处还与淮安新闻网联合开发永思园网上祭扫平台,免费向市民开放,市民可以网上建墓、网上祭扫。

  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出台了《淮安市区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免费实施办法》、《淮安市区节地生态葬和集中守灵奖补办法》、《淮安市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惠民、利民、便民的殡葬政策。如今,越来越多的淮安市民放弃了传统的烧纸钱祭祀方式,改用鲜花祭奠亲人,让清明节祭扫刮起了一股文明新风。

  新闻加点料

  永思园:在踏青中追思祭祖

  走进省级园林化生态墓园——淮安市永思园公墓,只见……,丝带迎风飘扬,林木郁郁葱葱,环境优美清幽。这里天蓝气清、飞瀑流泉,不是花园却胜似花园。

  从土葬到火化,从私埋乱葬到集中安葬,公墓满足了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殡葬需求。作为我市重要的殡葬服务窗口,永思园公墓环绕在亭、台、楼、阁、塔的点缀之中,堪称淮安最美丽的人生后花园。

  走进即将完工的二期公墓,这里没有林立的大小墓碑,而是草坪、鲜花、河流、与之相协调的建筑、园林小品,一方方墓碑静卧其间,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冷清感和压抑感。此外,二期项目坚持低碳环保原则,相对于传统的土葬,树葬、壁葬、水葬、草坪葬、花坛葬、骨灰寄存等低碳绿色殡葬方式更加环保。

  据介绍,二期项目紧邻一期,占地43.67亩,由国内知名园林景观设计机构操刀设计,每个墓区都有不同的景色,各具特色、自成一体,整体上达到了园林式墓园的效果。项目以“水”寄托哀思,形成江南园林式水景贯穿全园,以荷花形态作为园区轴线核心。建筑采用现代中式风格,延续目前风格。园区中心以太极莲花为设计理念,象征着整个墓园由此处乾坤运转孕育而生。墓园北侧还设有假山跌水,树木葱郁。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改善小环境气候及生态系统,公墓俨然成了一处怡悦身心的生态园林。

  据了解,在永思园二期工程建设中,除了打造园林化墓园风貌,还非常注重宣传传统孝文化,弘扬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如建设24孝神道及绘制大型“24孝影雕图”,向前来祭扫的人们讲述了一个个古人恪守孝道的动人故事;设置六根石柱,上面刻画了韩信、关天培、梁红玉、吴承恩等淮安历史的杰出名人,给祭扫者以美的享受和人文熏陶。

  “目前,永思园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预计年内可全部完工。”崔士云介绍说,循着“逐步建设、滚动开发”的运作模式,截至今年2月,这里已建成墓穴600个,销售约160个。

  (全媒体记者:陈金鑫 叶列//文 管伟法/图 通讯员:周华 苗晓明)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