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过,家住大学城正大路怡景园小区的张玉兰阿姨家的阳台上至今还晾晒着一只猪腿,说起这只猪腿的来历,张阿姨感激不已,“都是菜场的常经理腊月二十七送的呀,18斤的猪腿,4瓶油,10斤草鸡蛋,20斤大米。而我们给他一块生姜他都不要,一定要借你们,感谢感谢常经理。”
每个家庭背后的故事,他都知道
十多年前,因为拆迁,张玉兰从农村到了城里,一家人以卖菜为生。从拎着篮子打游击到马路菜场到城南菜场再到现在的大学城菜场,张玉兰一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起色。去年,张玉兰的儿媳被医院确诊患上血液病,随时会晕倒的儿媳每天只能在菜场打打下手,卖菜的重任全落在了张玉兰的肩膀上,“我来这里卖菜的第一天,常经理就问我,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卖菜,我跟他说了家里的困难,没想到才在这里卖了四个月,过年,常经理就给我们送了东西,真是大好人!”
张阿姨嘴里的常经理叫常勇,是大学城农贸市场的负责人。2016年6月8日经营大学城农贸市场以来,常勇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在市场里转。租赁摊位的400多户商贩的家庭情况、经营状况,常勇都了如指掌。他见证了一些摊主通过经营慢慢富起来,也为突发家庭变故跌入谷底的摊主焦急,“人最怕什么,没有经济来源和生病,有些在这里做小生意的,都碰上了,我们关心他们,也算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吧。”说到帮助像张阿姨这样的摊主,常勇质朴地说。
有了他,摊主过上踏实生活
其实不光光是张阿姨,在菜场卖菜营生的很多人都打心眼里感激常勇,“去年,常经理看我们夏天在这里卖菜太热,给菜场装了中央空调,这下,做生意人舒服了,坏的菜也少了,我们的损失小了,钱赚多了,日子也过得踏实了。”在菜场卖了两年酱菜的王玉琴一说起在这里卖菜,最常用到的词就是“踏实”。
同样踏实的,还有每天在自产自销区卖菜、却不用交一分钱摊位费的百十来位流动摊贩,因为常勇给他们“撑起了一片天”。去年,常勇在雨中拍下了很多他们披着塑料纸卖菜的照片,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建了如今的这一片带彩钢瓦顶棚的卖菜区域,“现在风不撒雨不漏,常经理给了我们生活的希望。”一位卖菜的老伯说。
上周,在大学城农贸市场的一区二区之间,常勇又给开张没多久的三个免费摊位挂了牌——大学城商业街爱心摊位。在这三个摊位上营生的都是残障人士,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常勇还应他们的要求,给接上了水电。听到摊主不住地说感谢,常勇有些不好意思,“都是小事,你们生意好了,日子过好了,我也开心。”转身,常勇又跟记者说:“挂上爱心摊位的牌子,我是想让过往的顾客能关注到他们,让他们的生意好做些。麻烦记者给他们的摊位拍个照片,让更多人关心他们。”
采访中,常勇又了解到小吃摊的一家商户父女两同时被医院确诊为癌症,常勇一面安慰,一面悄悄地往商户的支付宝上转了1000块钱。常勇说,下一步,他将发动市场里的所有人,帮助这家共渡难关。
全媒体记者:伍树燕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