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淮阴区南陈集镇林圩村,机耕路直通到了家门口、防渗渠修到田中央,在新建的沟渠、桥梁、涵洞以及一条条硬质水泥路面的勾勒下,原先高低不平又凌乱的地块变成了一块块连片的标准化“方格田”。
谈到农业开发带来的好处,老百姓都开心地合不拢嘴。“以前遇到下雨,田间都是烂泥,人都没法走,要是遇到灾害天气,收成就没了,但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排灌问题,老百姓每年的收成都有了保证,多亏了这块‘丰收地’。”林圩村村民张洪美乐呵呵地说。
2017年,淮安市农业开发系统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家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发展项目、省级黄河故道项目和丘陵山区项目为抓手,累计向上争取财政资金3.89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21万亩,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改造丘陵山区和黄河故道沿线土地超过6万亩,大大改善了项目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我市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添绿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局长刘正柱表示,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以‘六个楷模’高度评价了周总理光荣而伟大的一生。作为总理的家乡人,我们更要把周恩来精神作为我们思想和行动上的引领和标杆,在全市农业开发系统中大力弘扬敢于担当、矢志奉献,争做淮安农业现代化发展排头兵的精神,助推淮安农开事业迈上新台阶。
“我们将以恩来精神为引领,为实现周恩来总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寄语贡献力量。”刘正柱的一席话掷地有声。据介绍,2018年,该局将在全系统内部大力弘扬周恩来总理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力以赴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区域资源开发,打响淮安农业品牌,不断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淮安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奋斗。
全媒体记者:孔雪 通讯员:王大明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