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淮安区宋集乡条沿村喜庆祥和,暖意渐浓。
对该村农民王鲜红一家来说,今年春节更是喜气盈门。在市委书记姚晓东结对帮扶下,王鲜红一家告别破旧老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在新居中迎来了新年。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初一一早,姚晓东便登门来拜年,送来了新春的祝福。
条沿村是姚晓东“三进三帮”联系点,平日里常去走动,为村子发展助力支招、给群众排忧解难。去年正月初一,姚书记来村里给大伙拜年的场景记忆犹新。今年春节,姚晓东记着去年许下的“明年过年再来看看”的承诺,又一次来到条沿村“微调研”,向群众拜年问好,听心声、看实情,和大家一同谋划精准脱贫,共话乡村振兴。市委常委、秘书长李森参加调研。
“脱贫增收账要算得再细一点、再实一点”
顺着村里笔直的水泥路走过去,王鲜红家的新房就在眼前。家前屋后收拾得干净整洁,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堂屋桌上摆放着花生瓜子、糕点糖果,年味浓浓。大门上贴着王鲜红女儿手写的春联,道出了全家人的心声——“阳光扶贫暖人心、安居乐业谱新篇”,“感谢党恩”四个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了门楣上。
王鲜红家是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一家4口,丈夫在乡里服装厂务工,大女儿还在念大学,10岁的儿子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家境极为困难。2017年,姚晓东跟王鲜红家结对帮扶,在多方关心支持下,不仅为她家新建了房屋,帮助患病的孩子解决了就医费用,还为大女儿申请了助学资金,一家人的日子有了很大起色。
脱贫不脱贫,脱贫增收账要核得准、算得细、理得清。在堂屋落座,姚晓东和王鲜红细细算起了脱贫账,务工收入、低保金、帮扶资金……,一笔笔算,一笔笔核。“要实现精准脱贫,必须把脱贫增收账算得再细一点、再实一点。不能光看眼下脱贫没有,还要经得起时间检验,看看有没有持续的后劲,脱贫成效能不能稳定、能不能长久。”姚晓东对王鲜红说,党中央大力推进精准脱贫,有困难不要怕,党委政府都会来关心。一定要充满信心创造美好的生活,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期待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
对李志权而言,条沿村不仅是他生长的地方,也是创业梦想开始的地方。
李志权是条沿村当地人,高中毕业后在北京装修业打工。学了手艺,有了积蓄,2014年返乡创业,从事橱柜生产销售。“随着大家日子好起来,家具橱柜订单越来越多,去年销售额100余万元,利润30万。”让李志权感到高兴的不只是生意不错有钱赚,厂子雇的工人、找的安装队都是当地人,大伙在家门口做工,既能挣到钱,还能顾到家。谈到今年的发展计划,李志权告诉姚书记,过完年就打算进新设备,扩大生产,争取把生意做得更红火。
“项目虽然小,实际效果好,实现了‘双赢’——不仅成就了自身的创业梦,还助力了乡亲增收脱贫,期待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姚晓东对李志权的创业精神十分赞许,“新时代要有新生活。随着农村相对集中居住推进,家具橱柜制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厂子发展要有提前量,要扩大规模,尽快做大,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多听听群众意见,多办些实事好事”
困难党员张京是退伍军人,担任过村干部,主要靠新农保及经营小卖部生活。登门看望慰问时,姚晓东关切地询问张京对村里工作的意见。“路也铺了,灯也架了,环境卫生正在加油……村里工作一天天在进步,要说最大的期盼,还是希望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再快一点,给大家多提供就业机会、多带来实惠。”姚晓东边听边点头。
村集体经济一直是条沿村短板。2016年,该村被纳入“省定经济薄弱村”,由省林业局挂钩帮扶。省市区帮扶一年多以来,条沿村变化不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是摘掉“穷帽”的一大关键。去年大年初一,姚晓东到条沿村微调研时支招——立足村里土壤气候等实际情况,在苗木种植、林果经济上做文章,进一步壮大村级财源。去年,村里利用省扶贫资金在恒美园艺苗木市场新建珍贵苗木基地,吸纳12名低收入农户进场务工,人均年收入15000元,给村集体经济也增加了收入。
算了算账,加上流转土地给大户种植油用牡丹,投资建设鸽舍出租,利用省扶贫资金在城区购置门面房……去年条沿村集体经济打了翻身仗。调研中,姚晓东一再叮嘱村干部,在工作中要多听群众意见,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媒体记者 张娇娇/文 谭鑫/摄)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