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政府了解到, 2017年以来,我市严格红线管控,推动国土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省主体功能区建设推进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淮安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落实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要求,完成《江淮生态经济区(淮安市)建设基础研究报告》,完成《洪泽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编制,启动洪泽湖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专题研究。围绕彰显城市水韵特色,编制《淮安市生态文旅水城专项规划》。
严守城市开发边界、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和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统一空间坐标体系、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多规合一”空间信息技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建设经验在全省、全国引起极大关注,荣获2017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在全省率先出具关于淮安各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论证审核报告,全市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94.67万亩,划定保护区128个,划定保护片1445个,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592.0482万亩基本农田划定任务。严格执行《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按省统一要求推进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划分、省级生态红线区域优化调整及矢量数据核准,将生态红线保护纳入全市科学跨越发展目标考核,占1.5分。市环保局与市国土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生态红线监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红线区域的管控和保护水平。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定《淮安市2017年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关于调整淮安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协调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新型城镇化年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通过论证,着力构建“一主三副、一带三轴”的空间结构,优化形成“131047”市域城镇空间体系和28个城镇发展片区,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全市乡镇布局优化工作。完成中心城区控规修编,编制完成慢行系统、海绵城市、停车设施、医疗卫生设施、中小学及幼儿园布点等规划。(记者 陆彦平)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