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闲置校园校舍可由当地政府统筹处置,优先用于养老、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统一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标准……行业准入放宽、融资渠道拓展、政策支持加大,日前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实施细则》,系列举措为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加薪”,让人们对未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充满期待。
放宽行业准入。《细则》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参与提供新增服务和产品。《细则》重点解决医师多点执业难、纳入医保定点难、养老机构融资难等问题。放宽条件,简化程序,鼓励医师到城乡基层、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多点执业,明确多点执业相关各方权利义务;鼓励大型养老社区、批量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医养结合类项目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争取开发性金融支持。《细则》充分挖掘社会闲置资源,引导社会力量,或由政府购买、置换、租赁、收回,将其整合改造成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特别是新建机构要逐步采取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公建民营方式运营,将产权归政府所有的养老服务设施委托企业或社会组织运营。
拓宽融资渠道。《细则》鼓励引导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企业发行专项债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立社会领域融资项目储备库;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或运营养老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日常运营补贴;引导银行机构创新开发有利于社会领域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社会领域企业差异化资金需求,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和还款方式;推动市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拓展评估、价值分析业务,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投资等商业化运营,大力吸引省内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淮安;探索允许营利性的养老、教育等社会领域机构以有偿取得的土地、产权明晰的房产、设施等财产进行抵押融资,国土等部门组织开展此类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
鼓励融合创新。将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科学规划建设养老、教育、健康等相关产业创新发展试验区,在准入、人才、土地、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充分利用文物古迹、影视基地、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特色书屋等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创意园区研发旅游产品,鼓励开发大型旅游演艺项目。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医养结合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推广大数据应用,引导整合线上线下企业的资源要素。鼓励和扶持社会领域科学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强化产需对接,加强产品研发,打造产业集群。聚焦教育培训、健康养老、创意创业、体育竞技、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培育创建特色小镇。
提升“放管服”水平。《细则》要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职权划分,分别制订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服务指南,依托政务服务网,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局)推行线上线下一站受理、窗口服务、并联审批,进一步细化各项审批的条件、程序和时限,提高部门内各环节审批效率,实现审批进程可查询。同时,将完善协同监管机制,探索建立服务市场监管体系;建立我市医疗、养老、教育、体育、新闻出版、文化文物等机构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记录和归集机制。(记者 唐筱葳 )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