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4 09:03:26江淮网热:

《西游记》经典补绘原稿在淮展出 引发市民集体“怀旧”

  画得真好,不仅人物栩栩如生,就连背景也很细腻、有层次。这让我回忆起了年轻的时候,非常熟悉和亲切。”昨天上午,付爱民连环画《西游记》经典补绘原稿全国巡回展(淮安站)在市美术馆举行,市民张平看着一幅幅经典的故事画面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阵赞叹,他也和现场许多上了年纪的观众一样,脑海中的思绪被拉回到了很多年以前。然而,比画面更吸引人的,是作品创作背后的曲折故事。

  ◎一部连环画绘了60年

  被俗称为“小人书”的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其通过连续的图画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因为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而成为老少皆宜的通俗读物。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连环画是大家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一本小人书无数人传看”便是最真实的写照。在众多连环画中,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传统故事又是倍受读者青睐的作品,这其中又属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编绘的《西游记》最为经典。

  1955年,文化部组织各地美术出版社进行古典名著的编绘出版工作,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选定了《西游记》为主攻课题,并组织了全国最具代表性的优秀画家参与其中,如刘凌沧、刘汉宗、任率英、汪玉山、宗静草、宗静风、胡若佛、钱笑呆、池振亚、徐燕孙等。1958年以后,26册《西游记》连环画陆续出版面世,但之后便因历史原因而暂停。上个世纪80年代,该社又组织画家补绘了10册,使整套作品的故事结构更趋完整。然而由于历史等各方面原因,当时已经编写好的《梦斩泾河龙》、《佛祖收悟空》等5册内容未能及时组织绘制,连环画的补绘工程就暂停了。之后,又因为人才流失、市场变化等因素,导致未完成的《西游记》连环画成了一个无法填补的缺憾。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付爱民与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现为河北美术出版社)老编辑张鸿林相遇,此时张鸿林已经为寻找合适的补绘画家耗费了20多年光阴。听到年过八旬的老者的讲述,付爱民爽快接下了任务,“当时的想法非常单纯,这次机遇使我自己的名字,在未来或许有机会和那些我少年时崇拜的老艺术家们同列在一处,这个荣誉是任何一笔收入都不能换来的。”按照计划,经典连环画缺失的5册补绘内容将于今年年底完成,目前第一册补绘作品《梦斩泾河龙》(全套连环画的第7册)62幅图画已经绘制完毕,也就是此次展览的作品。

  据付爱民介绍,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年底这部经典的《西游记》连环画作品就能以完整的面目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而那时距离创作启动已经过去了整整60年。“这不仅是在故事内容上完整体现原著的《西游记》连环画作品,也是汇集了三代艺术家辛勤劳动的集体成果。”付爱民说,此次连环画《西游记》经典补绘原稿能够在吴承恩先生的故乡淮安展出,也让他觉得格外有意义。

  ◎抠细节让作品保持“原汁原味”

  与以往在市美术馆举办的各类“高大上”的艺术展不同,由市文广新局、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美术出版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此次展览,受到了众多普通市民的追捧。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故事和画面,让所有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其实,为了保证补绘作品与之前部分的“原汁原味”,付爱民花了很多心思。“我选择了最能代表中国画传统艺术的工笔线描手法为创作语言,遵循前36册中的基本人物场景设计和表现风格,着重加强了中国工笔画艺术表现力的发挥。”付爱民介绍,与以往连环画绘制习惯不同的是,他将每一幅画稿都作为中国画作品来对待。没有考虑一般连环画印刷品的局限,用墨浓淡变化丰富,笔法生动细腻,挥写灵动的同时又恰当写实地表现出艺术形象。

  除了绘制的手法,付爱民还非常执着于作品的细节。据他介绍,在《梦斩泾河龙》第2幅画稿“渔樵问答”当中,为了考究唐代渔民捕鱼的方法,他专门走访了国内的水利史专家,并以实地拍摄的照片为模本进行绘制。在第11幅画稿“袁守诚为泾河龙王算阴晴”当中,付爱民专门向专业的算卦人请教,画面上的罗盘、龟甲和对联内容都是古代算卦人的“标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背着翅膀、长着猴脸、左手执楔右手持锥的“雷公”与“电母”“风伯”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付爱民为了保证作品能够反映古人的认知,认真参考了历代的壁画和雕像,并从日本古迹三十三间房的古代雕塑中找到了创作灵感。“那里的雕塑,雷神拿的不是楔和锥,而是串成一圈的鼓,风伯形象更像一条鳄鱼。我就是据此来绘制作品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将持续至本月28日(美周一闭馆),有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在每天9:00-17:00前往市美术馆一口展厅观看。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