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摇动的小红旗、一副滚动的挽联、行走的“悼念群众”、闪亮的烛光……现年78岁的老党员沙应永自1992年偏瘫以来,自学电工、瓦工、钳工、木工技术,制作山水盆景。2015年被查出胃癌后,他历时两年多,历经上百次试验,自制了一个约1米高、1米多长的以纪念周恩来总理为主题的山水盆景,上周彻底完工。
●红旗飘、宝塔转,这个盆景不简单
2017年12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清江浦区淮海西路金鼎御庭小区。在沙老先生家地下室里,一件令人惊叹的艺术品呈现在记者眼前。在一个柜子上安放着一座独特的山水盆景,假山由水泥雕刻而成,假山下部掏空处布置成纪念周总理的灵堂,摆放着周总理铜像、站像。两名“警卫”、行走的“悼念群众”、发光的转动花朵、蜡烛等摆在铜像前。山顶的两个平台上各摆着一套桌椅板凳和茶具,四周有3面摇动的小红旗、一副滚动的挽联、转动的宝塔……所有的转动构件由一个总电源控制,通电后可同时转动。
沙老先生说,制作这个山水盆景,需要懂得木工、瓦工、电工、钳工4种工艺技术。目前,他对这4个工种都已经得心应手。“就拿电工来说,每个转动件由一个小电机控制,变压器大部分是220伏特的,还有6伏特、9伏特、12伏特的,很复杂,都是我在多次失败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转动的速度,要控制得不快不慢,也是一遍一遍试验出来的。”
具体到盆景制作,沙老先生介绍说,要先用钢筋水泥做出一个底座,再堆出假山雏形,“整个草图在我脑子里,边做边改边设计”。他说,水泥快干的时候,再用各种工具进行雕刻,假山的造型则参考了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记者注意到,其中一处山体造型就像极了贵州著名景点梵净山。
人像、发光花朵等小摆件有的专门从南京买来,也有的是沙老先生女儿网购的。刷上绿漆的假山上,“栽种”着小草、小蘑菇等塑料制品。沙老先生说,这些塑料制品都是一棵一棵用胶水粘上去的,粘上后先用手扶着,等胶干了之后再松开,很费工夫。
据沙老先生介绍,这个以纪念周总理为主题的山水盆景,从开始制作到最终完工,历时2年多,花费2万多元,“耗费了我这2年的大部分精力,只要身体允许,我每天都会制作,今天弄一点,明天弄一点,有时候晚上睡不着,凌晨两三点钟就起床创作。”
●偏瘫后自学不辍,创新制作方法
沙应永是淮安区三堡乡沙庄村人,1959年入伍,1982年从团政治处副主任转业到原淮阴市外贸部门。1992年,他因突发脑溢血提前退休。
沙老先生告诉记者,当兵时他就是部队里的发明小能手,经常雕刻一些坦克、汽车之类的模型。突发脑溢血导致右半身偏瘫后,作为一个闲不住的人,他一度感到无所事事。后来,他参加了市老年大学书画班,3年后,他用左手绘画、书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1996年,沙应永又对电络画产生兴趣,找到相关书籍自学后,他开始创作,并且试着给黑白色的电烙画上色。这一创新颇受欢迎,其作品在市内小有名气。
1999年的一天,沙应永乘坐的车辆侧翻,他的左上肢被摔成了粉碎性骨折,自那以后,四肢有三肢活动不便。但越是不能动,他越想找点事做,于是选择了自制山水盆景。“我没有师傅,就找本书自学。”沙老先生说,他发现山水盆景有多种制作方法,所用材料有硬石、软石和人造石,综合考量后,他选择了人造石,也就是用水泥和胶水制作。
目前,沙老先生至今已制作数十个山水盆景,这些盆景大多以歌颂祖国山美水美、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为主题,经常被选送去展览。“我是一名党员,虽然退休了,也要老有所为,服务社会。”他说道。
沙老先生的女儿告诉记者,对于父亲制作盆景的爱好,家人都很支持,唯一叮嘱他的就是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用电安全。
●赶在周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前完工
谈到为何制作以纪念周恩来总理为主题的山水盆景,沙老先生告诉记者,早在当兵期间,他就熟知周总理的故事,也时常给战友们讲述周总理故事,“大家都说我讲得好,现在我也是信手拈来,经常给孙辈们讲,周总理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记者看到,山水盆景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无资产、无子女、无回乡、鞠躬尽瘁为人民”,下联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品德、有风采,留得清白在人间”,横批是“向周总理学习”。沙老先生说,这副对联是他写出初稿,再由老战友们给出修改意见,特别是由一些身为诗人的战友反复斟酌后,才定下来的。
2015年,沙老先生被查出患有胃癌,目前整个胃全被切除。“做一个纪念周总理的盆景是我多年以来的心愿,患胃癌前我就在构思。查出癌症后,我怕哪天来不及,就一边构思一边制作。那时候就下定决心,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这事做好。好在,两年多过去了,山水盆景赶在周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之前完工了。”沙老先生说,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记者 李传芝)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