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与金城学院师生在周恩来铜像前合影
宁沪高速公路南京收费站内的周恩来铜像
南京“小红梅”
红旗依旧冉冉升起,青铜像前披着霞光,停伫着百年的思念。一双双黑亮的眼睛,凝望着一个世纪伟人的身影……”11月29日,当采访团走进距离梅园新村纪念馆330米远的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时,在该校主持人风采大赛现场,学生们正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这首缅怀周总理的诗歌——《心中的梅园》。三十余年前,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周恩来班”,此后,数百个“凝铸爱心的班集体,以周恩来命名的新生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2017年11月29日—30日,“矗立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新闻行动采访团走进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宁沪高速公路南京收费站等单位,探访这里的“周恩来班”的建设、发展以及对周恩来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通过一尊尊雕像、一张张图片,采访团感受到,新的时代,周恩来精神正在更广阔的空间,以更丰富的形式和更深刻的内涵,影响和教育着越来越多的人。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全国第一个“周恩来班”诞生地
校园里,一座周恩来的半身铜像矗立在教学楼前,神情温和中透着坚定;侧面的教学楼外墙上,镶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大字;操场边的翔宇亭里,周恩来手书的《大江歌》石刻遒劲有力。整个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随处可以感受到周恩来的少年壮志。“全国第一个周恩来班就是从我们学校诞生的。”该校副校长刘茜介绍。当时,这所学校叫南京市梅园中学,建设“周恩来班”的倡议者是学校一位名叫孙逸江的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孙逸江来到梅园中学教书,学校抽出初二年级四个班里学习最困难的学生,组成了初二(5)班,让孙逸江任班主任。”刘茜说,当时孙逸江老师感到压力很大,每天都在想这个班要怎么教。“他每天上班都要路过梅园新村纪念馆,时常会走进去参观。几番对着纪念馆里的周总理铜像苦思冥想后,他决定用周恩来精神教育学生,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随即,孙逸江联系了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让学生给纪念馆义务打扫卫生。他说,其实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学生在打扫卫生的时候,能接触到纪念馆里所有关于周恩来的东西,这对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打扫卫生,孙逸江还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找周恩来的资料阅读,每人每周写两篇读后感,并且每个月开一次学习周恩来心得体会的班会,还经常组织学生到淮安学习周恩来精神,学生们收获很大,每天都有明显的进步。初三毕业后,初二(5)班的升学率达到了70%,还出了个全校语文最高分。这让孙逸江非常兴奋,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个班级70%的学生考上高中是不得了的成绩。
“初二(5)班毕业后,孙逸江回头带起了初一(3)班,他延续了上一届的教育方法,让初一(3)班很快脱颖而出。”刘茜介绍。于是孙逸江心里开始有了想法,希望一直用伟人精神教育和激励学生。1984年,在“五四青年节”表彰时,梅园中学初一(3)班被正式命名为“周恩来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对“周恩来班”的诞生和成长非常关心,亲自为“周恩来班”题写了班牌。
2011年,梅园中学与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合并组建成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这里改称梅园校区初中部。”刘茜说,虽然称呼有所变更,但是这所学校以周恩来为榜样,学习伟人精神的传统一直在延续。“我们还在进一步探索和发掘,让周恩来精神在培养德才双馨的师资队伍方面发挥更有力的作用”。现在,玄武高级中学除初一、高一年级外,每个年级都有1到2个“周恩来班”。采访团在初三(8)的教室里看到,闪闪发亮的“周恩来班”班牌被挂在黑板上方,时刻给予班级师生巨大的鼓励。刘茜告诉采访团,这块班牌不仅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周恩来班’的学生们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都非常强,不仅成绩方面是始终领先的,其他方面也都很优秀。比如汶川地震第二天一大早,‘周恩来班’的孩子就主动提出,要为地震灾区组织一次捐款活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坐落着国内目前最大的周恩来半身铜像
自从南京梅园中学建立了第一个“周恩来班”,三十余年来,争创“周恩来班”蔚然成风,数百个以周恩来名字命名的班集体诞生在全国各地的多所学校。
走进南航金城学院图书馆大厅,采访团看到,一尊高1.5米的周恩来半身铜像坐落在1.6米高的大理石基座上。铜像基座上镌刻着“努力学智,精益求精——周恩来”。周总理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充分展现他坚定、睿智、大气的伟人风范。2008年,为了纪念周恩来110周年诞辰,弘扬周恩来、邓颖超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向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申请成立“周邓班”并获得批准,成立了3个周恩来班、3个邓颖超班和1个周恩来团支部。南航金城学院成为了全国第一所成立“周邓班”的民办独立院校。
该学院信息工程系团支书、“周邓班”形象大使吴予萌告诉采访团,这尊铜像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一座周恩来总理半身铜像,由著名的雕塑大师吴显林设计,因放置在大学校园中,与青年学子们在一起,所以选取总理壮年时期的神态作为创作原型,经周总理侄孙周国镇先生亲临创作现场指导并审查认可后完成。2012年,南航金城学院图书馆开馆的同时,铜像在该学院举行了落成典礼。“铜像落成是南航金城学院继成立周恩来班、邓颖超班、周恩来团支部之后又一次缅怀伟人丰功伟绩的重要活动,也在激励着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努力学习,勤奋向上。”吴予萌说,“每当走进图书馆,见到周恩来总理的铜像,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要求自己以周总理为榜样,传承伟人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名大三学生,吴予萌经历了“周邓班”创建的大半进程。她介绍,金城学院目前“周邓班”的创建活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机制。“大一时有15个班可以获得提名机会,通过大二、大三两年的创建,8个班能够获得命名。到了大四的时候,‘周邓班’就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她说。在对“周邓班”进行考察时,只有班风积极向上、同学团结友爱、专业学习成绩出色、社会实践能力突出等各方面综合表现都比较优异,才能被授予“周邓班”称号。
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激励。吴予萌感受到,“周邓班”的创建活动让班级的同学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和班风、学风,也让周恩来、邓颖超的无私奉献、团结互助、求真务实、诚信自律等精神深入同学们的内心。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和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明显增强。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伟人精神,该学院还加强了对外交流,在梅园新村纪念馆设有志愿者站,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更加贴近地了解伟人、学习伟人;加强与其他一些周恩来班创建工作做得比较好的院校,例如淮安的淮阴师范学院、南京的三江学院等院校之间的互动,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等等。吴予萌说,“周邓班”这个名字,让班级有了集体荣誉感,也让同学们有了人生榜样。“每年的1月8日,周总理逝世的日子,我们都会向总理铜像敬献花篮,以此缅怀总理,将他的精神永远铭记心间。”
◎宁沪高速公路南京收费站“周恩来班组”:全国第一个以周恩来名字命名的企业班组
“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交通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在距离梅园新村纪念馆约8公里的宁沪高速公路南京收费站的陈列室内,一张张荣誉证书记录着这里的“周恩来班组”的成绩。“这是全国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一个企业内的‘周恩来班组’。”宁沪高速公路南京收费站站长蔡德林说起这个班组,脸上满是自豪。
走进挂着“周恩来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的“周恩来班组学习室”,采访团见到,一尊别着“为人民服务”胸章的周恩来半身铜像面含微笑。学习室的墙上,图文并茂地展示着周恩来生平事迹以及“周恩来班组”的历史传承。
据蔡德林介绍,21年前,江苏第一条高速公路——宁沪高速建成通车。为了提高职工服务水平和意识,1997年,南京站“巾帼建功班”应运而生。2002年,班组与梅园新村纪念馆共建结对,通过两年的创建活动,2004年,“巾帼建功班”被中央文献办和梅园新村纪念馆联合命名为“周恩来班组”。现任班长林金新告诉采访团,班组是一个以女员工为主的收费班组,现有员工24名。“现在的班组成员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通过对周恩来精神的学习,员工的思想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服务水平和理念一直保持领先,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受到的表彰和嘉奖也较其他班组更多。”
“‘周恩来班组’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更是一面精神旗帜。创建以来,班组成员一直以伟人为榜样,坚持‘践行总理精神,巾帼不让须眉’的服务理念,通过安全生产、温馨服务和营运提升,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蔡德林说。2007年6月9日凌晨4:00,一辆装载了三氯化磷危险品车辆在站区泄漏。周恩来班组成员临危不惧,积极配合公安、消防,保障467辆社会车辆及随车人员安全过境,近百辆上路的车辆得到安全疏散,16名员工却不同程度出现中毒症状。周恩来班组事迹经过多家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周恩来班组”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扩展服务的内涵和外延。蔡德林说:“三四年前,网络在线支付还没有普及,一位从北京来的李先生在服务区不慎丢了钱包,途经南京站时,副班长李婕拿出自己的现金为他垫付过路费,让李先生通过支付宝将钱转到自己的账户,并主动让他多转些钱,帮他换成现金以备使用,这让身在异乡的李先生特别感动,多次打来电话表示感谢。”日常工作中,这样的人性化服务事例不胜枚举,换轮胎、加水,帮过往司机解决车辆出现的小毛病或者联系维修人员都是班组成员的“家常便饭”。此外,“周恩来班组”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参与《金陵晚报》主办的“保护环境、虎凤蝶在行动”大型公益活动;节假日到南京地铁、服务区义务劳动;为藏区的小朋友捐棉衣;主动联系福利机构对贫困家庭捐资助学……
十多年来,“周恩来班组”一直以继承和发扬周恩来精神为己任,获得了社会的肯定和多项荣誉。“走得再远,大家都不会忘记过去,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蔡德林对采访团说。2004年以来,每年3月5日,班组都到梅园新村纪念馆参加周总理诞辰纪念活动,至今已坚持14年。2016年,宁沪高速与梅园新村纪念馆共同在南京站打造“周恩来廉洁文化教育基地”,通过举办“周恩来廉洁文化教育展览”、邀请周恩来总理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举行讲座、布置“周恩来班组学习室”等形式,在交通行业展示和弘扬周总理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精神。“学习室里的这尊周恩来铜像就是当时落成的。2016年7月31日,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出席了揭幕仪式。”蔡德林还介绍,2017年9月,周恩来班组受邀参加第八届全国“周恩来班”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
◎南京“小红梅”O2O党建平台:
将红色力量融入日常生活
红砖外墙上,镶嵌着代表共产党的锤子镰刀标志,“梅园O2O党建线下体验中心”几个大字之下,是一张复古风格的“新青年堂”海报。11月29日中午,刚走到梅园新村纪念馆旁边的大悲巷,采访团被一个门楣上写着繁体字“小红梅”的“咖啡馆”吸引。
走进“小红梅”,深灰的色调、简朴的装饰、新青年的书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不仅充满了文艺情调,还处处都流露着劳动、分享与上进的气息。吧台前后,几幅大小不等的画像和照片展现着不同时期的周恩来的精神面貌,二楼的阅览室则用电子屏幕讲述着周恩来与梅园新村的渊源。二楼平台是一间较为开阔的阅读天地,几块印有“周恩来十条家规”、“周恩来对身边工作人员的“四要六不准”等内容的展板,显示着周恩来作为全党楷模的精神风范。
在吧台忙碌着的梅园新村街道团工委书记朱源告诉采访团,这里并非咖啡馆,而是街道从2014年开始打造的O2O党建平台线下体验站,是一个承载党建工作的“红色空间”。“小红梅”中的“小”是指小微传播,因为传播的内容是“微内容”,传播对象是细分的“微受众”;“红”是指政治方向、内容格调,同时也意喻着党建工作将开展得红红火火;“梅”指的是地域特色、文化气质。
“与传统的党建网站或平台不同,‘小红梅’不仅能够实现知识学习和信息传播,而且有着强大的互动和服务功能。”朱源介绍,“小红梅”线上部分包括微信公众号“小红梅”、《南京梅园》网站及9个社区近百个网格微信集群;线下部分包括M34体验站、各社区“小红梅”服务站、近千平方米户外屏幕传播载体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和活动空间。另外,采访团还在入口处的门边看到了不少刊登有党建工作和社区新闻的《小红梅》专刊。
“梅园新村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经历的光辉历程和留下的革命足迹,是街道和社区党建工作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朱源介绍,体验站从周一到周五,排满了各类活动,有阅读、手工艺制作、音乐表演等。不管是线下体验,还是线上互动,周恩来的故事和精神始终是传播的重要内容。拿着印有周恩来与邓颖超“爱情观”的一页图片,朱源告诉采访团,这里刚刚举办过“信仰生活空间”图片展,以周恩来树立信仰并一生坚定信念的事迹为主要内容,“吸引了非常多的年轻人进来参观。”朱源说,“体验站的设计风格比较年轻化,很受年轻人的喜欢,每一个走进来的人都会对周恩来多一点了解,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力量的影响。”
总策划:淮安市委宣传部
主 办:淮安市委外宣办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恩来干部学院 淮安报业传媒集团 淮安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会
采访团:周熔熔 房震鹏 卢化福 姜晴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