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1 22:48:04江淮网热:

2017“美好淮安”建设之安康之城篇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我市突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民生共享行动,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就业创业更加充分,形成了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刷新了惠民高度和群众幸福指数。

  分好民生蛋糕 共享发展红利

  坚持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教育资源日趋丰富,投入27.23亿元,实施85个重点教育项目。截至11月底,新建成26所幼儿园、14所小学、8所初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3所高中校。现代化创建提速增效,省监测得分84.9分,位居苏北第一,增幅全省领先,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教育公平保障有力,中考体育科目进行电子测试,艺术素质测评结果计入总分,实行“阳光招生”,按志愿择优录取,消除了“择校生”,杜绝了“死档生”。 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保障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投入2.5亿元资助15万人次学生,教育资助绩效评估实现了“省优七连冠”。

  全面启动“健康淮安”建设。综合医改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成立药品采购联盟,以“三甲”医院为龙头组建5个医疗集团,建成13个县域紧密型医联体,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57.5%。医疗服务加速优化,每千人口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分别提高到了2.53人、2.93人、5.63张(在苏北位居前列),新创26家国家级群众满意卫生院。全面落实计生惠民政策,创成省内唯一的全国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医疗卫生普惠于民,落实14大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60岁以上城乡老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向农村孕产妇发放住院分娩补助,为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免费婚孕检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0%。

  将文化作为全市最大的特色和资源。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完成《淮安市文物保护条例(草案)》地方立法起草工作,新增泗州城、板闸2处省级大遗址、16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惠民有声有色,对文化场馆实行“政府采购、服务外包”, 新开工一批县区文化场馆,升级改造331家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力日趋增强,围绕现实主义题材组织创作10多部优秀文艺作品,复排20多部传统剧目和小戏小品,淮剧《留守村长留守鹅》获省文华大奖,散文集《水精灵》获紫金山文学奖,入选年度挚爱阅读城市(设区市)前十强。

  坚持体育惠民导向,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体育设施明显改善,新建31个体育健身公园、75公里健身步道和42个乡镇多功能运动场,全市21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市级6个、县区15个)逐步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健身服务不断优化,向社会购买22项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力量参与承办健身活动近500场,参与群众超10万人,组建了一支总数达1.35万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品牌效应日益彰显,成功举办世界智力运动联盟智力运动精英赛、“一带一路”户外运动挑战赛、象棋国际名人赛、砂板乒乓球世界杯、全国田径大奖赛等品牌赛事,以及市首届智力运动会、首届淮安体育博览暨经贸洽谈会,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聚焦富民之策 携手共奔小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民生指标向好,截至11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创业培训2.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64.98万人,覆盖面达96.5%。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42万人,职业技能培训3.17万人、扶持城乡创业1.93万人。关注困难群体,全市实现再就业5.3万人,其中困难人员8749人,132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当月动态清零。落实社会保险及岗位补贴资金3600余万元,惠及就业困难人员9800多人,落实培训补贴660多万元,惠及城乡劳动者7800多人。关注富民增收,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5341人,引领大学生创业1472人,新增发放创业贷款1.52亿元。开展创业培训“进高校、进社区、进乡村”行动,将大学生创业补贴期限放宽至毕业前一年,8所在淮高校均设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推进便民服务,加快就业微信、就业APP等新媒体、自媒体应用,完善了“O2O”线上线下同步市场,供求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24小时不关门”服务。目前,有线上会员单位5200家,累计成功求职4.8万人次。

  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在全省试点建设“阳光扶贫”监管系统,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扶贫对象和扶贫项目实名制为基础,以“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为路径,整合扶贫对象、资金、项目、力量4个数据库,实现资金使用、对象识别、责任落实、过程监管、绩效评估“五个精准”,探索出了一条“阳光透明监管、精准扶贫脱贫”的新路子,推动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启动人大代表“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全市三级人大联动,五级9000名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将通过4年持续深入地开展活动,送理念、送就业,送项目、送创业——深入村居开展千场宣讲,实施智力扶贫;组织企业家代表结对17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实施项目帮扶;全体代表联系1万多户低收入家庭,实施结对济困,为扶贫脱贫作出人大代表的贡献。截至11月底,全市已经组织宣讲1500场次,受益对象7.3万人次。已开工项目67个(其中竣工36个),另有签约项目33个,100个项目共惠及了86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

  织密保障网络 兜牢幸福底线

  社会保险具有“托底”功能。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中有升,继续加大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全市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达9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惠及197万名参保人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紧锣密鼓开展。适时调整社保待遇,全市29.3万名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提高至1868元/月。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列分别达到85%、75%。居民大病保险合规费用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提高至125元/人/月。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全市75家定点医院接入省内异地就医平台,12家定点医院接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平台。大力推进以“社会保障卡”应用为核心的“金保工程”建设,经办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探索出具有淮安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退管服务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在融合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城乡居保三大保险管理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将退管服务工作向镇、村(居)延伸,以城乡一体、以点带面、统筹推进为原则,打造一体化老年居民活动中心。目前,洪泽、淮阴、金湖等县区的20多个乡镇(街道)和30多个行政村已建设农村老年居民活动中心,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新格局。

  同时,城乡低保提标增速,2017年标准分别提高至550元、460元。养老服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43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306个,全国首创的“关爱驿站”63个。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8%,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43%和16%。各类养老床位38163张。(记者 何渊 叶列)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