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0 13:04:50江淮网热:

矗立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丨虎头山上的周恩来纪念亭

矗立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丨虎头山上的周恩来纪念亭

  ◎青山绿水永怀念

  如今的虎头山上已有50万株树木,并建成森林公园的人工防护林,森林覆盖率达67%,主要树种有油松、侧柏、桑树、云杉、桧柏、毛白杨、小叶杨、刺槐、国槐、龙瓜槐、香椿、垂柳、旱柳、核桃树等60多种,松鼠不时穿梭其中。李海滨介绍,虎头山上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有野鸡野猪等。

  走在虎头山里,看到的是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树木,听到的是哗哗的水流声。李海滨说:“这都是周总理留给大寨人最宝贵的礼物。”

  在虎头山上,在周总理曾经休息的地方,大寨人建起了周恩来纪念亭。周恩来纪念亭里面立有纪念碑,旁边树着一块石碑,记录着周总理三次视察大寨的相关情况。附近有一块红旗造型石碑,对着纪念亭的那面记录着周总理对大寨精神的总结,另一面镌刻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远活在大寨人心中”。

  李海滨告诉采访团,周恩来纪念亭经过三次维修。1996年开始修纪念亭,刚开始只修了一个亭子,后来就把周围平台硬化了,铺起了石板,再后来树起了红旗碑和纪念碑,亭子里的纪念碑也更换过。

  “原来纪念碑上写着‘周恩来记念亭’,记是记住的记,而不是纪念的纪。当年我们的解释是我们是为了记住周总理,所以叫记念亭。但是,游客常常提出‘记’字写错了,后来就改成了周恩来纪念亭。”李海滨说,不管是“记”还是“纪”,都表达着大寨人对周总理深深的怀念。

矗立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丨虎头山上的周恩来纪念亭

  目前,大寨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大寨发展旅游有两个最为核心的优势:一是历史时间,大寨有着最贴近当代人的记忆;二是旅游资源,大寨文化属于特殊时期的产物,有独特性又没有替代性,既不完全属于完全的红色革命的产物,又是特殊时间“人民公社”最有力的代表与典范。

  李海滨说,大寨发展旅游产业,最为直接的资源就是虎头山上的郁郁树林。20多年来,大寨投入一个多亿开发虎头山。现如今,虎头山上有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有大寨人战天斗地的见证,有周恩来纪念亭、大寨展览馆、陈永贵墓地、郭沫若纪念碑、孙谦纪念碑、狼窝掌人造小平原、军民池、居民渠、团结沟渡槽等。目前每年来大寨观光旅游的客人达30多万,仅门票收入就有500多万元,成为大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大寨精神日益新

  改革开放后,大寨经历了阵痛,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91年,当年的大寨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莲重返大寨,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她采取了“一看二改三干”三步走方略,适应市场经济,营造发展氛围,使大寨人认识到:大寨人既然能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用自己的双手谱写战天斗地的英雄诗篇,就一定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以自己的智慧创造改革开放的不朽业绩。短短几年,在郭凤莲的率领下,大寨村党支部这个旧时代的典型焕发出勃勃生机,农业到了户,工业起了步,第三产业开了路,形成发展大寨的良好氛围。大寨集团现有18个成员公司,2013年销售收入完成10.1亿元,其中独资2个(大寨经济发展集团、发运站),控股5个(中策水泥、大寨农业开发、森林公园、丰达房地产、大寨酒业),参股6个(绿草湾牧业、大寨饮品、羊毛衫公司、制衣公司、大寨油脂、天鸿商务),村民集资1个(旅游开发公司),冠名及使用商标4个(辽宁天豪饮品、大寨农产品加工、大寨豪酒、南娄建材)。

  目前,大寨村两委会提出了“第三次创业”目标:经济收入实现三级跳,环境实现三优化,大寨精神内涵实现三提升,优化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投资环境,全力打造大寨现代农业园区和大寨核桃产业园区。大寨现代农业园区第一期工程计划投资300万元打造大寨现代果业园区。目前已投资120万元,从辽中引进矮化盆栽寒富士2200盆,成苗10200株,中成苗4200株,金海棠育苗30000株,现已在狼窝掌、麻黄沟、麦岭寨栽种新品种苹果树120多亩,其中移栽8年成树20多亩,共630余株。在大寨村煤矿旧址,通过覆土造地,平整出30亩的土地,计划投资30万元新建一个花卉苗木大棚,主要用于花木的栽培和输出;大寨核桃产业园区在大寨糠醛厂旧址计划投资2.5亿元新建生产车间、库房及辅助设施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行政、生活、研发中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建成后可年产6000吨臻品核桃油和10万吨核桃蛋白饮料(核桃露),实现年利润2.5亿元;可带动6万户农民进行核桃种植,基地规模15万亩,增加就业人员5000人,年增收可达9000万元。

  大寨展览馆馆长赵华晓,出生于1959年,曾三次参与欢迎周总理。他认为,“如果说大寨是毛泽东主席树立起来的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那么大寨是周总理亲自进行培育的。”

  赵华晓说,大寨人当年只知道自己苦干实干、改天换地,但是对自己的这种苦干实干行为的精神总结不了。“周总理高度概括了大寨精神,我们才明白,原来我们的大寨精神这么有影响力啊。”

  周总理不仅培育了当年的大寨,现在的大寨与周总理的理念也是分不开的。“第一,大寨是天然氧吧,这得益于周总理对大寨植树造林的安排;第二,现在大寨一个农业小组,就可以把大寨所有的梯田进行耕作,很轻松地搞农业,这也得益于周总理对大寨进行机械化的指示和安排。”

  (采访团 张林 王济肖 卢化福)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