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0.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26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27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187.13亿元,增长8.9%,三次产业结构为8.6:43.5:47.9,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扣"两聚一高",聚焦"两大目标",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趋好,主要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特色产业支撑有力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69.08亿元,同比增长14.7%。"4+2"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产值3392.5亿元,同比增长13.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7.8%,较去年全年提升1.6个百分点。其中,盐化新材料、特钢及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6.7%、13.8%,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2.0%、15.2%。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16.88亿元,同比增长19.4%,较1-8月提升4.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同比减少43个,下降19.1%,亏损额8.34亿元,同比下降14.4%。
投资规模合理扩张,高端项目加速集聚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77.91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工业投资1133.56亿元,增长13.7%。
高端项目加速集聚。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新设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5个,敏安新能源汽车、臻鼎科技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比亚迪云轨、红叶风电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成功落户,以德科码、时代芯存等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9.08亿元,同比增长11.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84.54亿元,增长11.2%;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4.54亿元,增长12.3%。按消费类型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00.87亿元,同比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8.21亿元,增长8.3%。
三季度末,全市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2.0%,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跌"。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1%;衣着类价格,上涨4.8%;居住类,上涨2.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2%;医疗保健类,上涨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5.8%。
开放型经济全面向好,利用外资质态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32.43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出口22.45亿美元,增长15.7%;进口9.98亿美元,增长75.7%。
前三季度,全市新设立外资项目117个,其中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4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9个)。协议注册外资32.13亿美元,同比增长46.1%。注册外资实际到账7.04亿美元。
民生支出占比提升,贷款增速全省首位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31.47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89亿元。财政民生类支出237.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5.6%,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
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65.96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住户存款1511.96亿元,增长11.2%。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735.92亿元,同比增长26.1%,增速居全省首位。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市场就业保持稳定
据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前三季度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24元,同比增长9.3%。从收入结构看,人均工资性收入10512元,增长9.5%;人均经营净收入4101元,增长7.5%;人均财产净收入1210元,增长11.4%;人均转移净收入2901元,增长10.3%。从常住地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83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9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快于城镇居民0.4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1万人,再就业4.2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3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4%。截止9月25日,新登记私营企业1.36万户,同比增长9.2%,私营企业总量8.14万户,增长15.8%;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51万户,同比增长19.1%,个体工商户总量26.87万户,增长15.0%。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