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大堤有许多弯道,据说有108道弯,这些弯道是怎么形成的呢,传说是刘基撒稻壳修大堤的结果。
明朝初时,举国上下励精图治,经济发展,但水灾很重。一年,洪泽湖大堤再次溃堤,造成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巨大的损失。朱元璋下旨要刘基兴修水利。刘基接旨后,就到洪泽湖一带,从老子山到清江浦,一路勘察地形。刘基想了一个办法,他向老百姓收买了很多米糠,运到上游,在老子山处放下水。米糠被大水冲击飘至岸边,沿着湖岸形成了一道弧形。刘基要求沿着弧形修筑大堤,也就形成了今天的弯弯曲曲的洪泽湖大堤。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它符合力学道理,较为被人们接受,既保证了大堤基础是在同一个等高线上,也保证了大堤受力均匀。
首先是弯堤抗御风浪的能力比直堤更强。在70.4公里长的大堤上,面对开阔的湖面,每遇大风,极易掀起巨浪,大堤要承受着很大的风浪冲击压力,这对堤身稳定是不利的。设计者依据稻糠弧形走向设计大堤弯道,可以分散洪水对大堤的冲击力,当风浪从一个方向涌来时,遇到弯曲的大堤,水流被弯曲的墙体引导,在不同的弯道内,水流方向改变,产生乱流,从而减少对大堤的冲击力。应该说这是弯堤的科学成因。
同时,弯堤也是对洪泽湖大堤的历史记录。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年),距今1800多年,在这1800年的历史进程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溃堤。每当溃堤发生后,溃堤口处一定会被洪水冲成深塘,要将溃堤处重新修筑起来,必然绕开过深水区,不管重筑堤坝在深水区的左右哪一边,总之是一个弯道的形成。这是弯堤形成的客观成因。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