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6 10:07:07  新淮安网综合整理热:

聆听涟水前行的脚步—— 融“市”入“海” 行稳致远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是一个浓墨重彩的“历史单元”。
  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抓改革转作风……县委、县政府带领一百多万 涟水 人民,始终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追求,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在红色热土上镌刻砥砺前行的深深足迹。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一五”末的2.1倍、2.5倍、2.7倍,省定2003版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如期达标。
  ——改革开放深化推进。建成全省一流的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今世缘酒业成为全市首家境内主板上市企业,引进台资企业数量、实际利用台资总额位居全市县区前列,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城乡建设面貌显著变化。实施完成了五岛湖公园改造等一大批城建项目;“空铁水公”立体交通日趋完善,326、235省道高沟至 涟水 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宜居乡村建设快速推进,朱码镇韩陈、涟城镇涟东新村等中心村、新社区快速崛起;城乡环境日益好转,创成省级生态县,向国家级生态县目标挺进。
   ——民生和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每年坚持把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投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县人民医院、涟水中学、 涟水 一中等易址新建并投入使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2015,“十二五”收官之年。尤其是县委十届六次全会以来,我县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科学赶超、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一种坚定的“ 涟水 信心”——
宏伟战略凝心聚力,精神状态呈现新气象

  战略规划关乎长远。纲举目张,布局、谋势、落子顺理成章。
  2015年6月中旬以来,我县从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入手,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倡导“诚简和廉”的团队文化,弘扬和践行“向善向上、苦干实干、开明开放、创新创优”的新时期 涟水 精神,全面唤醒广大干群自尊自信,提出了融“市”入“海”战略大方向:利用紧邻淮安中心城区的优势,接上淮安这个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引擎”,建成淮安“副中心”;放大“空铁水公”立体交通和临河靠海优势,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融于世界经济的海洋。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3+3+1”的战略重点也很快落子,即围绕经济开发区、淮安( 涟水 )空港产业园、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新型工业化主板块,滨河新城、老城区、高沟镇“副中心”三大新型城镇化主功能区以及脱贫奔小康和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七大主攻点,打造主载体、先行区。
  融“市”入“海”、淮安中心城市“副中心”、“五化联动”、“3+3+1”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得到了全县上下的高度认同和广泛响应。我县采取成立“7+1”前线指挥部和建立“点线面”责任体系、工作推进“六个一”模式等创新做法,打开“一县一域”发展格局。 全县上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热潮风起云涌。主要经济指标逐月攀升,实际利用外资、工业用电量等多项指标历史性跨入全市第一方阵,项目建设、农业农村、民营经济以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多项工作的单项考核成绩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在全市科学跨越发展考核综合得分排名位居县区第二,顺利实现“脱帽”目标,目前向着“争一保二”更高目标发力冲刺。
  事非经过不知难,一年辛苦不寻常。从发展跌至“谷底”到迅速填平补齐、赶超进位,从党员干部发展信心普遍不足、士气低迷,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严实作风不断弘扬,“5+2”“白加黑”苦干实干奉献精神变成当下党员干部工作新常态。事实证明,落后,不是涟水永久的标签;消沉,更不是涟水人的本质常态;涟水是一片充满希望、前景广阔的热土,只要我们始终保持信心,构筑精神高地,就能冲出发展洼地、摆脱落后境地,涟水必将在 涟水 人不甘落后、顽强奋斗中赶超跨越、磅礴崛起。

一份精彩的“ 涟水 答案”——
培优培强主导产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经济强,基础是产业强;产业强,关键靠创新。
  在今世缘酒业机械化酿酒车间,装甑机器人生产线运转自如。“这是中国白酒业首套正式投产的装甑机器人生产线,标志着白酒酿造行业开始由机械化向智能化迈进。”公司副总吴建峰告诉记者。这是我县这几年着力提升创新能力的生动写照。
  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两大产业产值分别突破百亿元,医药化工、电子电气、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规模快速提升,转型升级初步成功的开发区,正向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起冲刺。在泰丰针织自动化纺织车间,一名工人操控着8台机器,一件件款式新潮、质地均匀的羊毛衫不断“变幻成形”。据介绍,泰丰针织斥资3600万从国外引进了300台全自动针织横机,每天生产衣服1.5万件,产品畅销欧美等国际市场。
  同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涟水 以工业思维抓农业,做大做强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6.1万亩,新培育家庭农场50家、规模经营比重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信息化覆盖率分别达到84%和83%。在占地600余亩的鲜切花生产基地,10余个鲜花品种姹紫嫣红。老板郑标透露,亩均效益在5万元以上,其中生产的黄菊、白菊出口韩国、日本。
  创新拓展现代服务业。我县以现代理念抓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全县服务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长11.6%,占GDP比重超过二产。 涟水 电子商务产业园已有儿童用品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等4个项目入驻,总投资20亿元的亿泰隆国际商城加快建设。据介绍,亿泰隆国际商城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提供3万余个就业岗位,将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上规模的一站式商贸交易市场。
  一年来,我县经济把握机遇、破解难题,交出了精彩的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340.9亿元、33.3亿元,同比增长11.1%、12.5%。

一个骄人的“ 涟水 速度”——
重点重抓做强载体,项目建设赢得新突破

  2015年12月26日,投资20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在南集镇破土动工。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从签约到动工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创造了招商引资“ 涟水 速度”。
  我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做强发展载体,做优发展环境,建立项目招引“六个一”机制,制定重点项目招引建设考核奖励办法、利用外资考核奖励办法、项目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办法,建立“清单式”管理模式,实行定期督查、通报、考核制度,全力聚焦项目。
  走进2015年6月份破土动工的苏杭高密度印制线路板项目建设现场,人歇机器不歇,24小时不停工。这个由全球行业前百强——苏杭集团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宝马、奔驰、奥迪等中高档汽车线路板120万平方米,为当地新兴产业又添一支生力军。
   除了苏杭科技,大量科技等台资项目、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加快建设,投资100亿元的华昌新材料产业园项目、40亿元中国(今世缘)粮食循环产业园、30亿元农业博览园等一个个“过去想都不敢想、想了也抢不到手”的高大上项目,现在陆续被收入囊中。而且,华昌新材料、粮食循环产业园两项目跻身省重大项目“盘子”,实现我县省重大项目“零”的突破。
  扭住了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则找准了加快发展的“金钥匙”。我县全年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1个、服务业项目17个、农产品加工项目19个,其中外资项目5个,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17亿美元。

一帧铺展的“ 涟水 风景”——
规划引领功能提升,城镇建设实现新拓展

  滨河新城引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海绵体功能”,破解“逢雨看海”的城市内涝通病。目前,已完成724户、17.7万平方米拆迁,滨河新苑安置小区、清涟大道、第二水源地等工程开工建设。
  我县紧紧抓住跻身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重大机遇,遵循淮安城市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等上位规划,坚持县当市建、镇当城建,构建“一主一副四中心”城镇空间布局,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努力把 涟水 建设成淮安中心城市“副中心”。“一主”就是以老城区、滨河新城为主功能区,全面提升县城集聚力承载力,老城区改造和市容市貌提升富有成效,五岛湖旅游景区入选我省明年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计划;“一副”就是以高沟镇为县域副中心,加快推进高沟镇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建设,高沟今世缘小镇、今世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等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四中心”就是以红窑、五港、黄营、梁岔为四个中心镇,加快人口、产业、资源“三集中”。
  与此同时,加快构建交通网络体系。快速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503、237等省道干线、宋保大桥等“拆渡建桥”项目全面实施,加快建设“两环两轴六横八纵十六射”四通八达的城区交通路网。盐河航道“五改三”工程顺利竣工,涟水港加快建设,淮安涟水机场二期、连淮扬镇铁路 涟水 段工程稳步推进。
  城镇建设点多、线长、面广,如何破解资金投入“瓶颈”?我县探索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先后与中冶、中海外、中建国际、中交建等央企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既有效解决当下投入问题,又对接上高端资源,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一部漂亮的“ 涟水 脚本”——
破除障碍激发活力,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

  “半年多时间,完成交易577笔,实现交易额8150万元,成交数和交易额均名列全市第一。”县委农工部部长倪军同告诉笔者,我县在全市率先建成规范化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每笔交易都“晒”在网上,村集体资产净增值650万元。
  这是我县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我县坚持蹄疾步稳、重点突破,围绕制约发展和群众关心关注的急事难事,绘就一幅幅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
  深化推进财政改革,调整和组建四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整合资产资源,加快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动一子而满盘活”。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15年9月份出台教育改革30条意见,按照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设立“三名”工程专项经费,设立5年总额为2000万元的教育奖励基金,重塑 涟水 教育新辉煌。
  组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不动产登记局和交易中心。2015年12 月 29 日,颁发了全市第一本、全省第三本不动产权证书。
  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环节、推动职能归并,实行“线上线下、虚实一体”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率先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降低创业门槛,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创业梦”。

一张绽放的“ 涟水 笑脸”——
富民惠民共建共享,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

  坐落在五岛湖公园北大门西侧的夕阳红文化中心2250多平方米,2015年8月份投入使用,成为城区老同志学习、健身、娱乐的最佳场所。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我县唱响民生“重头戏”,财力向民生投放、精力向民生集中、发展向民生看齐,将改革发展的成果与民共享。
  真金白银的“获得感”、真真切切的“幸福感”源自深入推进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和11%,城镇新增就业7300多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700多人。尤其令人称道的是,5.27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26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到“新八有”,实现100%脱贫。
  我县不断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城乡低保提标扩面,“五大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县第二社会福利中心建成投用。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组建医联体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为顺应百姓美好期待,我县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带动,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金山银山。制定出台推动文化振兴、加快旅游发展一系列文件,投入5000余万元实施博物馆、非遗馆、好人馆建设和纪念广场改造等工程,满足群众日益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慎思笃行,方能瞻高致远。我县在发展道路上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必须坚持用加快发展的办法解决种种现实矛盾和前进中的各种问题,必须坚持构筑“精神高地”冲出“发展洼地”,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内核驱动后发赶超、跨越崛起的强劲势头,必须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夯实筑牢执政基础和发展根基,必须坚持用好群众路线这个重要法宝……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而今,站在新的节点展望,我县走向未来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
  围绕与全省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淮安中心城市“副中心”的“两大目标”,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先行、文化旅游融合、开放环境优化、民生幸福“五大工程”为主抓手、着力点,提升产业带动力打造产业兴旺之城,提升交通支撑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之城,提升要素集聚力打造创新活力之城,提升文化引领力打造人文魅力之城。
  行稳致远,蹄疾步稳。我县融“市”入“海”的足音铿锵,百万安东儿女循着“强富美高”新 涟水 崛起梦的召唤,步履坚定,奔向前方!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