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就诊
“现在感冒发烧,我们都来社区医院看,不用排队而且服务好!”昨日上午,在市淮东卫生服务中心,市民张女士这样说。张女士看病体验的优化,是我市近年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成果之一。
不过也有不少市民对社区医院医疗水平不认可。市民陈女士说,“看病不用排队是好事,但我们去看病的目的是要把病治好,如果社区医生的水平不行,我们宁可去大医院排队。”市民陈女士说。
社区医院要有制度保障
市人大代表 解满平
市人大代表、市二院院长解满平认为,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推行社区医院首诊制度,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治疗难易,让不同等级的医院承担诊疗任务,其中社区医院主要承担常见病的诊疗,大医院主要接收疑难杂症。解满平认为,这项制度的推行,毫无疑问将缓解目前大医院的就诊压力,优化市民的看病体验,但推进好这项制度的关键在于提升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这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对各个社区医院的投入力度,弥补社区医院和大医院的技术差距。”而除了资金投入,解满平认为,推进社区医院首诊更重要的是制度保障,“要让社区医院首诊制度顺利推行,并得到老百姓认可,可能还需要我们在配套制度上,有更多保障。”解满平说。
社区医院关键在“人”
市政协委员 于亮
提及社区医院、医生的现状,市政协委员、市一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于亮博士直言,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于亮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很多社区医院、基层医院的建设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淮安已基本建成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市民看病就医变得更方便。但在一些社区医院里,虽然硬件设施齐全了,却面临着无人操作的情况。有的社区医院里,一个医生往往身兼数职,既要看病,又负责为病人检查,“这样很容易导致医生精力不济,无暇提高专业技能。”也正因为社区医院医生人手少、工作量大的原因,导致了这些医生很难提高诊疗水平。虽然社区医院、医生,更多地承担着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慢性病的防控和后续治疗等工作,但不少社区医生表现出难以跟上医学发展的情形。于亮坦言,在平常的工作中,他接触了不少从基层社区医院、卫生院前往一院进修的医生,“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一些常见病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偏差,有的甚至不熟悉最普通的降压用药。显然,他们的知识结构需要更新和优化。”(记者 何剑峰 王舒)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