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4 15:09:01江淮网热:

不忘初心 关爱情深——记金湖县黎城街道“五老”丁兰芳关爱社区青少年二三事

  屈指数来,今年82岁的丁兰芳老人来到金湖已经六十个年头了,无怨无悔地为金湖经济建设贡献出青春年华。她1955年入党,1959年受命随丈夫从靖江来到刚刚成立的金湖县,先后在黎城镇、县粮食局等单位从事行政和经济工作。退休至今,尽管心脏已三次换起搏器,但她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持关爱弱势青少年,先后获得金湖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标兵、淮安市道德模范、淮安市党员志愿者标兵等荣誉称号。

  “孤儿圆了上学梦”

  2008年的一天,丁兰芳在社区走访时,得知刚12岁的华梦秋因父母相继病逝而成为孤儿,辍学在家。丁兰芳心急如焚,打听到小梦秋家的住址,随即从银行取出400元钱,来到小梦秋身旁,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奶奶是来帮你的,你一定要坚强,一定会有学上的。”安慰了孩子,她立即跑到县实验小学找到金荣校长,将小梦秋的家庭不幸告诉了金校长,恳求学校减免学杂费,让孩子继续上学,同时表态说:“只要学校减免华梦秋的学杂费,其他费用由我再想办法解决。”在丁老的真情感动下,金校长当场表态:“同意小梦秋免费入学”!丁兰芳喜出望外,长长地舒了口气,回去为华梦秋添置两套新衣服,第二天高高兴兴地送孩子上学。从此以后,丁老成了小梦秋家常客,经常与其谈心,督促其认真写作业,好好学习。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去省人医动手术按心脏起搏器的前一天,她也不忘去叮嘱小梦秋:“奶奶住院期间你要好好学习,莫辜负关心你的老师和邻居。”

  手术康复后,丁老对小梦秋的关照更加细致入微。夏天,给孩子买蚊帐;换季,给孩子送鞋袜买衣裤。这年冬天,丁老不顾天寒地冻,先后5次到小梦秋家去,帮助洗衣打扫卫生;还多次跑县里相关部门,为小梦秋申请到500元救济款,春节筹集到300元压岁钱,让她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幸福成长。2014年小梦秋如愿考上南京体育学院,丁兰芳欣慰之后又忙着帮梦秋申请助学贷款,准备上大学的衣服和生活日用品。

  “瘫女成电商自食其力”

  家住长乐路24岁的姬梦雨姑娘,如今能拄着拐杖行走,做起电商业务,每月可赚1000元左右,基本自食其力。可谁也不会想到:13年前,她是一个瘫痪女孩,常年躺在床上,靠着外公外婆照料。提起苦难的童年,小梦雨除了伤心就是感激:“感谢丁奶奶,感谢城南实验小学的老师!是无数金湖好人给了我新生!”

  姬梦雨,祖籍安徽绩溪人。13年前,她患上脊柱病,瘫痪在床上。其父亲常年在外打工,10多年不回家;母亲不堪精神和生活的重负,见小梦雨治疗无望,无奈狠心地离家出走。可伶的小梦雨被年迈的外公外婆接回家,相依为命。

  一次,丁兰芳在和别人的闲谈中,无意听说了小梦雨的情况。热心的她随即到派出所,请派出所调出小梦雨家的住址后,回家里拿上一床踏花被就急匆匆地来到小梦雨家。因外公外婆年事已高,家中无钱为她治病,小梦雨已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大小便不能自理,床上的被褥脏兮兮的,屋里弥漫着难闻刺鼻的气味。可丁兰芳全然不顾,热情帮助小梦雨换衣洗澡,拆洗被褥,边洗边和小梦雨聊天,给她讲张海迪的故事,鼓励她要坚强起来,勇敢地同病魔作斗争。那天,丁老为小梦雨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钟才回家。为解决小梦雨的生活费问题,丁老跑到县政协找到胡进主席、到县民政局、县残联找到主要领导,为小梦雨寻求帮助。几位领导非常同情,但又认为要彻底解决小梦雨的生活问题,当务之急是将其户籍从安徽绩溪迁到金湖来。丁兰芳听后心中有底了。在县公安部门的帮助,她拖着病体去安徽绩溪,将小梦雨户籍迁移手续办妥,又一鼓作气为小梦雨办理了残疾证和城镇低保,前后忙了两个多月,终于解决了小梦雨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样,为了给小梦雨治病,她到处求医问药,到县人医请来了骨科专家,又与安庆广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系,向这家公司发出求救信,并先后去了6趟,购得13000多元的骨营养素送给小梦雨治病。丁兰芳除自己掏钱外,还利用缘故关系为其拉赞助,用三个多月时间,先后跑了50多家机关单位和企业,为小梦雨募捐8.61万元,先后与上海、南京多家医院联系,最后选择南京一家康复医疗机构为小梦雨进行康复锻炼。经过两年多的药物治疗、康复锻炼和营养调理,小梦雨已经能够自主排汗、排毒,生理特征恢复正常,并能够独自站立一个半小时,个人生活基本上能自理。2015年,丁老还跑了多家部门,并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为姬梦雨买了一套70平米经济适用房,解决了她的居住问题。

  小梦雨站起来了,众邻高兴,丁兰芳更是喜出望外,想让梦雨学点文化,以便以后更好的生存。于是,她到城南实验小学求助,得到了学校领导的热情支持,安排了课表和帮教老师。该校先后有46位语数老师送教上门,家住附近的乔本明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小梦雨一有不懂问题,他就立即前来解答。在众老师的关心下,姬梦雨能写会算了,城南实验小学为她举行特殊的毕业典礼,万晓军校长庄严地向她颁发小学毕业证书。

  小梦雨有文化了,想学更多的东西,“党员爸爸”陈卫东就买了台电脑;丁老帮她买了洗衣机、取暖器等,还找人教会她上网。现在她不仅能上网浏览新闻,还利用电商平台做点小生意,既丰富生活又自食其力。面对来访的人,姬梦雨总是深情地说:“我能有今天,都是托丁奶奶的福,共产党的政策好啊!”。

  “网吧儿戒瘾谢奶奶”

  丁兰芳热心关爱困境儿童在街道传为佳话,也受到街道关工委的尊重与信任,被城中社区和衡阳路社区聘请为网吧义务监督员。

  初次巡查网吧时,她发现每个网吧里都有10多个青少年学生在上网。经调查,了解到这些小孩每天上网都在3、4个小时以上,有的甚至整天整夜泡在网吧里。她看眼里,急在心间,常对前来寻找学生的老师和家长说:“请老师和家长们放心,我一定要把这些学生从网吧里给带出来”。话虽这么说,可做起来却很难,先是店主不理睬,后是学生不听话。一次两次不行,她就请工商、派出所人员进网吧宣讲相关法规,硬是逼网吧店主执行规定,不接受未成年人上网。与此同时,她加大巡查力度,一旦发现上网打游戏的学生,就把他们带回家,进行耐心教育和疏导,帮助戒网瘾,劝其珍惜美好时光,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她的努力下,先后有200多个中、小学生脱离网吧不再上网。金湖实验中学有一个姓李的初二学生,在网吧被她看到后,将其带回家里,一边倒茶,一边说服教育,在她得反复劝导下,这位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表示今后好好学习,不再上网吧。一年半后,这位同学考取了省重点中学--金湖中学,家长买了礼物带着孩子特地来感谢她。

  多年来,她坚持每天下午到网吧巡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2007年10月,因心脏病复发,需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动手术换装心脏起搏器。动身之前,她仍拖着羸弱的身体,一个网吧一个网吧地去打招呼,反复叮咛业主,一定不能让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上网。手术住院一个月后,她回家疗养,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就又到各个网吧巡查。如今,她所监管的网吧,没有一个未成年人在里面上网!

  “浪子回头记奶恩”

  丁老虽是病魔缠身,退休工资也不算多,可凭着一个老党员的初心,时刻关爱留守儿童,更为失足青少年付出了特别的爱。她不嫌不弃,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帮助一个又一个下岗青年和失足青年重新找到工作。

  西苑社区有一名青年丁某,由于打群架,被劳动教养三年。刑满后看到自己的父母双双下岗,整天唉声叹气,感到生活无望,心灰意冷。为了寻找心理平衡,又和过去的所谓哥们在街上鬼混。丁老知道后既怕他就此沉沦下去,又怕他再受不学好的小哥们影响,再次犯法。丁老主动找到他,和他拉家常,谈人生,并为他买了一支金笔、一个笔记簿、一本《宪法》、一册《治安管理条例》。鼓励他要好好学法,自尊自强,遵纪守法走正道。春节期间又给他添制一床新棉被,送了200元压岁钱。告诉他社会不会抛弃他,关工委也会帮助你渡过难关。为了解决他的生计问题,丁老帮他联系了一家驾校,并资助他部分资金学习驾驶技术。拿到驾照后,小丁深感这个世界好人多,决心重新做人,很快在南京找了一份驾驶工作,现在月收入达6000余元,还取了媳妇,生了儿子,有了一个幸福家庭。小丁每次出省回来都不忘带点土特产给丁奶奶,过年带着妻儿先给丁奶奶拜年再看望父母。

  丁老是县老科协会员,黎城街道关工委“五老”志愿者,既是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党员奶奶”,又是城中社区和衡阳路社区的网吧义务监督员。退休不离党,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甘愿用羸弱的身躯为青少年遮风挡雨,无怨无悔。愿这种精神永远流传、流传……(张如华 杜传洲 杨爱仁)

(责任编辑:夏沫)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