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7 10:23:22环球网热:

俄制裁土耳其招招刺软肋:用中国货替代土方产品(1)

俄制裁土耳其招招刺软肋:用中国货替代土方产品(1)

资料图:俄军战机被土耳其击落

    自俄罗斯战机被土耳其击落以来,俄土关系骤然降温,引发各界对双边关系跌入冰点的担忧。今日镜鉴,我们向你推荐“陈说天下”栏目的一篇作品。

    12月1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批准禁止从土耳其进口的农产品、原料与食品清单。除欧亚经济联盟法令允许范围内用于个人食用的品种外,俄从2016年1月1日起将禁止从土进口一系列蔬菜、水果、家禽和盐类商品。这是11月底俄总统 普京 签署对土制裁的总统令的细化与延伸,也是俄土关系恶化的风向标。

    经济制裁抓土“软肋”

    11月28日,普京签署对土实行制裁的总统令,其中包括禁止包机往来俄土航线,俄旅游公司不得办理前往土的旅游手续,禁止雇主自2016年1月1日起雇佣土公民,禁止和限制俄境内受土司法管辖权保护的企业运作,并命令禁止或限制部分土商品的进口等。但上述制裁措施“仅仅是第一步”,梅德韦杰夫11月30日表示,俄方将视情在“授权范围内扩大禁止进口商品名单以及禁止入境人员名单,采取其他旨在限制或终止与土合作的措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扩大对土制裁。目前在俄境内建筑工程项目上工作的土公民,也“将受到严格控制”。根据规定,明年起签署的新工程项目,必须向政府申请特殊许可,方可雇佣土公民;俄方将对黑海、亚速海以及克里米亚半岛的港口实施额外管制。

    根据最新俄政府令,从2016年1月1日起,土将无法向俄出口橙子、橘子、葡萄、苹果、梨、杏、桃、李子、草莓、西红柿、黄瓜、白菜、洋葱等果蔬。此外,被禁运的还有冷冻的火鸡和家鸡、土耳其康乃馨和盐等,俄将用中国、摩洛哥和塔吉克斯坦等国的同类产品取而代之。

    俄用“菜篮子”和旅游等实施制裁,是找准了土的“软肋”,土将遭受巨大损失。据分析人士估计,每年在对俄出口蔬菜和水果方面,土将损失10多亿美元;在旅游收入方面,土每年损失将达100多亿美元。梅德韦杰夫11月30日还表示,俄政府将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制裁措施,将力求“最大程度地使土方感受到其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

    旧恨新仇难剪断

    此次土击落俄战机和随后俄对土的制裁的升级,说到底是两国“旧恨”加“新仇”的结果。

    过去300多年来,土耳其与俄罗斯为控制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先后发生了12次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土胜少负多,丧失大片土地。冷战时期,土因担心苏联从南到北的遏制于1952年加入北约,充当了封堵苏联的桥头堡。苏联解体后,俄土关系表面上得到缓和,但两国深层次矛盾并未冰释。

    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士彼得罗夫斯基认为,今天承担着封堵俄进入中东、地中海地区重任的土耳其,一直怀揣着充当中东“老大”的梦想。叙利亚局势陷入混乱后,土积极为叙反对派提供武器和经费。但俄出手将快挺不住的阿萨德救活后,土怀恨在心。对俄升级动用战略轰炸机和巡航导弹时,土更是无法容忍,遂击落了俄军苏-24战机。G20峰会时,普京婉转地称有的国家充当“伊斯兰国”的金主,现在明确表示“有的国家”就是土耳其。

    土方软化为哪般?

    过去一周来,土方的态度正由硬变软。土总统埃尔多安最初坚称是在俄战机侵犯了土领空后将其击落的。随后,其态度开始软化,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与普京“谈谈”。普京拒绝,并提出“谈谈”的前提是土“先道歉”。对于俄方制裁,土回应称不会被其左右。不过,埃尔多安和总理达武特奥卢先后表示“希望缓解与俄方关系”。

    土态度软化,最主要是因为美国、北约不再为其撑腰。俄专家普遍认为,土没有胆量、也不会贸然做出攻击俄战机的愚蠢决定,肯定是美国在为其撑腰。俄地缘政治问题学院院长依瓦绍夫表示,土方行为是中情局参与的一场政治预谋,其真正动机是让中东地区出现战乱。对此,俄谴责土资助“伊斯兰国”,指责土总统家人与“伊斯兰国”有腐败交易,并以受害者的形象婉转地把北约和美国“定位”为凶手背后的“指使者”,从而占领道德制高点,获得了舆论的支持和同情。美国为此被迫表态,愿与法俄一道打击恐怖分子。既然“盟主”定调,北约其他国家也只好如影随形:只要不侵犯土领土,其他都是俄土两国事务,决不予干涉。土耳其转眼间成了“孤家寡人”。

    在俄“动真格”后,北约大国更是倒向俄,私下“狠批”土。不少北约外交官认为,土原本只需将苏-24赶走即可。英国《独立报》称,埃尔多安在最近4年里对叙错误的政策使他付出了巨大代价。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6日称,真正的敌人是“伊斯兰国”,西方应该联俄。刚遭受恐袭的法国官员称:法国显然“不能一边与俄罗斯并肩战斗,一边对其进行制裁”,“我们必须与普京合作”。

    土还受到了来自许多国家民众的压力。俄战机被击落后,俄国内以及白俄罗斯、希腊等国民众,自发举行游行示威予以谴责。临近土的俄联邦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当局宣布,将中止与土的经贸关系。11月27日,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的宪法广场聚集了50多人,强烈谴责土的不负责行为。另有媒体称,土国内一些民众也对此表示不满甚至反对。

    俄土不会发生“第十三次战争”

    土空军发射的导弹击碎了苏-24战机,更击碎了自2000年以来俄土苦心建起的政治互信。俄舆论普遍认为,尽管俄祭出一揽子制裁措施,俄土关系受到严峻威胁,但两国领导人不会让双边关系完全破裂,双方不可能发生“第十三次战争”。

    面对日益尖锐的俄土矛盾,达武特奥卢12月1日呼吁,希望与俄建立军事沟通渠道,避免俄苏-24战机事件重演。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制裁作为一柄双刃剑,显然是俄方被迫采取的回击措施,当前反恐前景仍困难重重,西方也不希望俄土纷争影响到联合反恐的大局。未来,不排除西方对土施压,促其继续软化态度。因此,在全球反恐格局中,俄有望借此契机争取更多的利益。

    俄国立人文大学国外区域学和对外政策教研室副教授马尔科多诺夫认为,尽管安卡拉和莫斯科的负面情绪已接近极点,但双方有着走出几近死胡同的经验,任何一方都不希望通过削弱对方助长第三方势力。此外,土非常清楚,尽管自己不喜欢阿萨德,但邻国局势的动荡无疑会波及土社会稳定。因此,在当前复杂条件下俄土双方的“上策”是找到某种临时妥协。

    可以预见的是,俄土之间虽不致起“热战”,但“冷对立”免不了要持续一段时间。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