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1 17:36:12解放军报热:

解放军报:强军必改革 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1)

      击水中流浪千重

      ——改革强军的历史启悟

      “天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改革,就是当今时代的大潮流、大趋势。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历史的车轮隆隆驶入2016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的一年也是中国军队的“改革年”。随着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人民军队发展年轮上必将打下“改革强军”的鲜明印记。

      “改革—强军”,“改革—强军”——四个大字蕴含着多么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凝结与升华。

      历史昭示未来。人类历史的天幕,上演过一次次波澜壮阔的军事改革,经历过一次次你死我活的战争洗礼,承载过一次次国家和军队的盛衰兴亡。在辞旧迎新之际,透过改革强军的历史脉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军事变革的历史规律,获得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现实启迪和精神动力。

      从古罗马的帝国崛起到秦王朝的“一匡天下”

      ——改革则强,不改革则亡,是一条贯穿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铁律

      今天,“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谚语世人皆知,殊不知,当年的罗马只是南欧台伯河畔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邦。公元前5-3世纪,它战胜异族入侵,征服意大利地区和地中海周边地区;公元前2世纪,取得了地中海世界的霸权,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罗马的道路铺向了全世界。

      罗马军队何以雄视世界500多年?军事史家们见仁见智,著名学者维吉秀曾断言,“罗马人是掌握了战神的某种奥秘,才组成他们的军团的”。其实,如果说真有什么“奥秘”的话,这个“奥秘”就是改革创新。

解放军报:强军必改革 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1)

资料图:古罗马帝国军团三线步兵阵

      军事改革的主体是人。人和武器这两个要素只有通过科学的编制、体制组合起来,才能形成系统的战斗力。古罗马早期,他们根据自己使用标枪、短剑和以步兵为主的特点,建立了由系列中队和部分骑兵编成的军团体制,创建了曾被恩格斯誉为“冷兵器时代最完善的”编制和战术的“罗马方阵”。作战时,罗马军团轻装步兵位于两翼,重装步兵在中间,骑兵负责掩护两翼,各兵种和前线、后备部队密切配合,势不可挡,有集团军作战的优势。公元前197年和168年的两次马其顿战争中,罗马人就是依靠这种体制和战术把马其顿军打得溃不成军,从此控制了希腊和地中海的广大地区。

      差不多与罗马帝国崛起的同时,中国由春秋进入战国时代,齐、楚、燕、韩、赵、魏、秦逐鹿争雄,各国争相变法,一统天下势在必然。改革的先行者 管仲 倡行“寓兵于民、军政合一”的耕战体制,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国家;为改革喋血的斗士吴起,先后在魏国、楚国推行改革变法,“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成就了两国一时的强国霸业;以“赵武灵王”闻名于史的赵雍,即位后更是顺应由“步战”向“骑战”发展的趋势,推行“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使一个连小小中山国都敢侵犯的赵国,发展成为唯一能够同秦相抗衡的强国。

      然而,最后完成天下“大一统”的非赵国,也非它国,而是被视为西北蛮夷之邦的秦国。

解放军报:强军必改革 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1)

      秦国虽经济文化落后却穷则思变,求贤若渴,秦孝公大胆启用从魏国西行入秦的商鞅实行变法。商鞅推行的变法包括设郡县、清户籍、奖耕尚武等,其最大亮点是以军功授爵代替世袭制,“尚军功以树国威”。赵武灵王实行军事变革的成果,也被秦国全面运用。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秦国一跃成为国富兵强的大国。而当时势头正劲的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却在宫廷政变中被困死沙丘宫,变革图强大业随之衰微不振。商鞅最终虽落得五马分尸的下场,但被 毛泽东 成为古之“良法”的“商鞅之法”得以继续实行,为大秦帝国“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奠定了基础,由此也才有了历代王朝沿用的秦汉制度和霸道王道并存的治国传统。商鞅的名字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

      回眸历史不难发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历史的演进,都与改革创新休戚相伴。沙恩霍斯特的军事指挥体制和兵役制度改革,为德意志民族的崛起奠定了军事基础;拿破仑通过新战略、新战法改革,建立起盛极一时的法兰西帝国;西奥多 罗斯福的“大海军”改革,促使美国军事力量上了一个大台阶。可以说,改革是国家崛起、军队强大的基本法则和必由之路。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军事观,军事改革并非“天才统帅悟性的自由创造”。不管人的主观意愿如何,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催化之下,当战争形态演变和战斗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客观上必然要求相对滞后的军事领导体制、部队编制体制进行改革。以改革创新驱动强国强军,就成为有作为的国家和军队的唯一选择。

      往昔战国纷争,群雄逐鹿,列强环伺,恶临相向——生死存亡的选择,凸显出改革“绝境逢生”的极端重要性、迫切性。今天的世界,虽然少了刀光剑影,但仍然是“丛林法则”大行其道的世界。中国作为一个饱经屈辱的发展中大国,不能跨进世界军事强国的行列,就难免成为人家的猎物。我们的改革强军,不是要称霸世界,而是要打造一支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挺直腰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军事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

      从甲午战争的“国运相赌”到日俄战争的“震撼结局”

      ——大改则胜,小改则败,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改革是整体性、革命性变革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改变中、日、俄三国命运以及世界历史进程的两场战争,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受到西方列强的欺侮,都启动了军事改革,但几十年后,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相识”了。到头来通过一场日本蓄意挑起的“国运相赌”的战争,检验出双方军事改革的成果。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 佩里率“黑船”侵入日本江户湾,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幕府体制也随之瓦解。明治天皇挥动鞭子,催动日本这辆旧马车加速冲上了近代化的高速路。

      日本高举“脱亚入欧”大旗,倡导“文明开化”,实行“武国政策”,效仿普鲁士的集权政体,建立近代军事领导指挥体制,设立参谋本部和监军本部,将陆军镇台制改为师团制,发展现代化海军,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到甲午战争前,日本海军总体实力已超越吨位相当的北洋舰队,并基本完成了从古代国家向近代国家的转型。

解放军报:强军必改革 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1)

      资料图:19世纪后期的清军虽然装备了部分先进武器,但从组织形态而言仍是一支旧式军队。

      而中国近代化军事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试图在不触动整个政治、军事体制的情况下,进行有限的“修修补补”,“改器”而不“改制”,“变事”而不“变法”。结果,“军制冗杂、事权分歧”,虽然部队装备着先进的新式枪炮,却依然维持弓马时代的勇营编制,即便是新建的北洋海军,承袭的也是先前旧制,就像一部装着老发动机和新轮子的不协调的汽车,怎能在近代化道路上“跑”得起来?

      一个小农经济的没落封建王朝败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历史的必然。甲午战争的胜负,实际上战前就已成定局。

      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所经历的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然而对日本来说并不过瘾,10年之后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胜利,比把大清帝国斩落马下更让其自傲。因为甲午战争虽然它打败了一个亚洲“老大哥”,但清王朝毕竟被认为是一个腐朽的、本来就不堪一击的对手,而俄罗斯是不可一世的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军队人数最多的欧洲殖民帝国。

      日俄战争是一场很怪的战争,这一被今天很多中国人忽略的战争,其实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是日俄两家为了执掌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大打出手,在中国东北土地上进行的一场争霸战。

      俄罗斯也是一个军事立国的国家,沙皇即“凯撒”的俄语发音。伊凡四世、彼得一世的改革,使其跻身欧洲强国的行列,自称“第三罗马”。但沙俄的改革是在封建农奴制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同样不够彻底,经济基础没有大的改变,特别是在19世纪中后期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总体上仍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落后国家。

      从战争中的表现看,沙俄崇尚约100年前图库佐夫的作战方法,在速射火力空前猛烈的条件下,俄军主导的军事思想却强调的是刺刀白刃战;率领欧洲舰队增援太平洋方向的统帅罗日杰斯特只有帆船时代的作战经验,不懂钢甲战舰时代的海军战术;更可笑的是,当前线最需要炮弹的时候,部队领到的却是一车厢一车厢的神像。再加上俄国陆海军统帅机构和指挥系统的内部矛盾和混乱局面,包括彼得堡派来的皇亲国戚的插手干预,决定了俄军必然惨败的命运。

解放军报:强军必改革 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1)

资料图: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突然袭击停泊在旅顺的俄国舰队。新华社发

      日俄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一个亚洲国家战胜了一个欧洲国家,而且是一个大帝国”。这场“震撼整个世界”的战争,确立了东方“蕞尔小国”日本的强国地位。而日俄战争的失败,使得民众对沙皇制度不满大增,直到爆发1905年全俄大革命和1917年的“二月革命”,沙皇帝国灭亡,最后被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取代。当然,日本军国主义的倒行逆施,也为后来太平洋战争和中日战争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结局昭示世人,大凡重大而深刻的军事变革,无一不是对旧有体制伤筋动骨的根本性变革,毫无例外会引起军队组织形态和力量体系的调整和优化。改革不是改良。推进军事改革只能用革命的办法,不能用改良的办法。建设新型军队不能在旧军队框架上涂涂抹抹、修修补补,必须与时俱进,重新构建。修修补补、小打小闹,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打起仗来还会吃大亏。

      今天,我军正处在一个划时代改革的历史关口。习主席领导的这次中国军队改革,直指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外电称之为“至少30年来针对中国军队的最彻底的改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就是为了设计和塑造军队的未来。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必将在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彰显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产生长久持续的重大影响。

      从拜占庭的“千年不衰”到美国的“一超独大”

      ——常改则兴,停改则衰,坚持突破性改革与常态化改革、战时改革与平时改革的统一

      中世纪的拜占庭,曾经是一个地域辽阔、实力雄厚的大帝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香料之路”汇集于帝国境内各口岸。中国人对它称之谓“大秦”,足以说明它的强盛。

      从公元330年在古城旧址上兴建东都“新罗马”开始,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为止,拜占庭统治共历时一千余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地兴盛不衰,主要在于它有一支在几个世纪内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这一切都与持续不断的军事改革是分不开的。

      拜占庭帝国其实一直都面临着非常不利的战略环境。从公元6世纪开始,为争夺东西方商路和小亚细亚的霸权,拜占庭与萨珊波斯在100年间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6世纪末的一个世纪,拜占庭一直抵御来自斯拉夫人、阿瓦尔人、伦巴底人的进攻。正是强敌环伺、战争不断的地缘形势,迫使拜占庭帝国为确保生存而不断进行军事改革创新。拜占庭军事改革中尤其重视对先进军事技术的采用,神秘而威力巨大的“希腊火”,就是公元7世纪拜占庭帝国在抵御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一项重大军事技术发明,由此击败了阿拉伯军队从海上的进攻。而由伊拉克略一世实行的军政兼容、兵农合一的军区制改革,则使帝国进入近五百年的发展强盛期。

      一支变革图强的军队,往往都要历经凤凰涅槃的“思想阵痛”。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具有划时代的“体系重塑”意义,用习主席的形象说法,就是要“为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腾笼”重在“腾”机械化战争思维之“笼”,“换鸟”首先要“换”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之“鸟”。行动自觉源于思想自觉。思想的禁锢,是改革的最大障碍。影响改革的许多思想障碍,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不是来自下面而是来自上面。思想能否“破冰”,关系改革能否“突围”。思想上的改越自觉,行动上的改就越坚决、越彻底。倘若“身子进了二十一世纪,思想还停留在二十世纪”,不突破陈旧、固化的体制编制的历史重壳,军事力量体系建设就无法取得革命性突破和发展。

解放军报:强军必改革 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1)

“平台”-M作战机器人。

      作为一场“金身”重塑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在于首先开启思想观念的变革。唯有改革创新,从上到下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彻底冲破守旧、守常、守成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改变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势,树立信息化战争的思想观念;改变维护传统安全的思维定势,树立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和战略利益拓展的思想观念;改变单一军种作战的思维定势,树立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思想观念;改变固守部门利益的思维定势,树立全军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观念,才能真正看清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准军事变革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才能揭开信息化战争的“迷雾”,掌握信息化战争的制胜密码。

      一部世界战争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改革进取军队战胜落后守成军队的历史。在今天这个时代里,没有哪一场战争可以作为下一场战争的范本。面向未来,才能创造未来;面向未来战争,才能打赢未来战争。解放思想,就是解放和发展战斗力。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思想观念的更新解放,必将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天地。

      201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80年前,一支衣衫褴褛但信仰坚定的队伍,披荆斩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长征壮举。

      今天,在不断改革创新中一路走来的人民军队,重整行装,踏上了改革强军、筑梦圆梦新的长征。

      历史的天幕苍穹无垠,群星闪烁,最耀眼的那颗星斗,总是垂青于改革创新的开拓者;

      时代的大潮汹涌澎湃,浪花千重,最美丽的那朵浪花,总是属于中流击水的弄潮儿!(刘新如)

      如果说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创新,将西方金属时代的军事变革推向了顶点,那么,二战后美国军队持续不断的改革,使其在新的军事变革浪潮中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巩固和保持了一超独霸的地位。

      冷战结束之时,美国成为唯一的世界军事超级强国。然而,在越战中深陷泥潭的切肤之痛,迫使美军进行大规模改革,以保持在冷战中赢得军事优势。

      1991年的海湾战争,标致着人类历史上新战争形态的出现。

解放军报:强军必改革 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1)

资料图:1991年美军从沙特 基地 发射火箭袭击伊拉克目标。新华社发

      2003年,美国国防部发布“转型计划指南”,标志着美军军事转型的全面展开。

      今天的转型为了明天的战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接连取得了海湾战争、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胜利。近年来,美国几乎没有间断它的全球军事行动和局部战争。从“非对称、非接触”到 “网路中心战”“空海一体战”“快速主导型作战”等,几乎每一仗中作战思想都有新的变化。美军也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军事能力,并确保美国的战略利益和霸权地位。

      一古一今,中世纪拜占庭的千年不衰和冷战后美国的一超独霸,给我们两条深刻启迪:

      一是必须把战时改革与平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战争是催生改革的“触发器”,尤其是败仗的“倒逼效应”更加显现。在远离战争的年代,人们往往安于现状,容易对军事改革的客观需求和可能性视而不见,而既成的权力和利益格局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也很难打破,改革的阻力常常大于改革的动力。和平时期的军事改革,更需要自我更新的忧患意识和勇敢主动的担当精神。

      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合境界。从近代中国来说,军事改革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刺激反应模式,只有到了快要亡国灭种了,才不得不自强图存、有所改革。而一旦感到安全安定了,改革就又慢下脚步,甚至停滞不前、偃旗息鼓。

      无疑,军事改革的积极选择是在和平时期所采取的主动之举。谁能在没有直接战争背景的平时卓有成效地推进军事改革,谁就能在战时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必须把突破性改革与常态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军事改革是一种突破性变化,也是一种常态化行动,需要适时推出牵动全局的大举措、大动作,也需要在保持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个国家只有马不停蹄地进行军事改革创新,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确保国家安全发展利益。

      尽管美国已成为唯一的世界军事超级强国,但他们仍认为其成果在下一场军事革命面前不值一提,而当下“正是利用现役部队进行各种改革实验,建设军事革命型军队的大好时机”。今天的美国军队,几乎每年都推出改革新思路、新举措,以保证“总是比任何潜在对手超前几步”。

      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军事实践没有止境,改革创新也没有止境。军队体制的优化、结构的调整,鲜有一次性,只有渐进性,不可能止于至善至美。惟有不停顿、常态化地改革,才是唯一不变的抉择。

      要想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必须从改革走向改革!

      从近代军事变革落伍挨打到世界新军事革命“以快吃慢”

      ——早改早强,晚改遭殃,抓住用好改革机遇就把握了强军的主动权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世界近代第一次军事革命发生在16至17世纪的欧洲:滑膛枪跑取代长矛刀剑,宣告了火器时代的到来。

      而此时火药的故乡正陶醉于天下治平之中。从欧洲东来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及时向明朝君臣们发出警告:“西洋大铳,其精工坚利,命中致远,猛烈无敌……”可中国士大夫对他的回答却是:“堂堂中国,若用其小技以御敌,岂不贻笑?”

      这是具有悠久辉煌的古代军事文明的东方大国,第一次与近代军事变革擦肩而过。保守而高傲的中国封建帝王视新的军事技术和制度为“蛮夷小计”,宁愿谨守传统,而不愿进行积极的改革。而西方列强正是用他们军事技术革命的成果——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之后,中国人一次次错过军事变革的机遇,一次次成为军事竞争的落伍者。

      为什么近代中国长期落后挨打?诚如马克思所深刻指出的,鸦片战争是“陈腐世界的代表”和“最现代社会代表”的决斗,“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你“不顾时势”,“时势”就会抛弃你,历史的辩证法不可违拗。血的历史教训启示我们:早改者早强,迟改者遭殃!

      世界上的大国崛起,几乎都贯穿着抓住用好历史机遇、以变革强军推动国家强盛的历史脉络。西班牙抓住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机遇推进变革强军,组建“无敌舰队”确立了海上霸权。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抓住陆军开始转型的变革先机,将步、骑、炮兵组合起来,形成“近代军队巨大的战术优势”。

解放军报:强军必改革 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1)

资料图:西班牙“无敌舰队”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是军事领域的制变制胜之道。谁抓住并用好了改革机遇,谁就把握了强军的主动权。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新军事革命正在深入发展,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罕见,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正发生深刻演变。

      从时间上看,冷兵器时代军事变革,从展开到完成不少于2000年时间;热兵器时代的军事变革,从唐朝末年发明火药到这场变革的成型,历经800多年;机械化兵器时代的军事变革,也用了大约200年。而这次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新军事变革,至今不过40多年时间。

      从空间上看,历史的飞舟从机械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向智能时代、光子时代、纳米时代疾驰。网络作战、太空作战、无人作战、智能作战、全维战争等新技术手段快速混合发展,新作战样式和战争形态渐露端倪。

      1991年1月17日,美国舰队上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击中千里之外的伊拉克军事设施。当年打伊拉克时,美军把空中任务指令传给作战单位需几个小时,现在鼠标点两下只需几秒钟。

      美前国防部长科恩说过:“以往的哲学是大吃小,今天的哲学是快吃慢。”当前,人类战争方式开始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军事改革成为夺取未来的竞速战。可以说,现代战争没有比“早知道、快行动”更重要的了。

      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当今世界各主要大国普遍进入军事战略全面调整期、军事变革持续深化期、高新武器快速发展期,抢占军事斗争制高点的博弈日趋激烈。美军打造“全谱优势”的“二次转型”、俄军致力于“复兴俄罗斯”的“新面貌”改革、日军不甘战后秩序的“再军事化”改革争相上演,英、法、德、印等国军队也纷纷调整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和军队组织形态,抢占军事竞争的主动权。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世界新军事革命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改革的“窗口期”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而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推动改革强军战略的全面贯彻落实,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新军事革命大势的重大战略举措。要打赢军事改革的攻坚战,实现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就必须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身改革、参与改革,保证各项改革任务完成,勇立时代发展的潮头。

      从机械化时代的机动制胜到信息化时代的“金身”重塑

      ——思想上的改越自觉,行动上的改越坚决,以思想解放、观念创新引领改革强军实践

      古今中外任何军队改革的成功,莫不发轫于思想解放;而思想僵化保守的军队,无不尝到失败甚至被淘汰的苦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的富勒、法国的戴高乐就提出了机械化战争的理论,英国也进行过机械化机动作战相关试验和演习,但在推进相应组织结构和编制体制改革时,却遭到各方面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和百般阻挠。而成功应用这一理论创造新的作战方法的不是英、法而是德国。德军以新型装甲部队和 为依托的“闪击战”,一度横扫欧洲大陆。当年法国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地作战思维,在战场正面修建的世界级防御工程——马其诺防线,最终在希特勒军队的“闪击”进攻面前不堪一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等就提出了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军事技术革命”理念,这一理念甚至被写入当时出版的《苏联军事战略》,然而率先发起“奥加尔科夫革命”的不是苏军却是美军。前苏联关于新军事技术革命的思想火花始终停留在书本上,美国人却通过理念创新驱动实践转型,把原产他国的思想落实为自身的军事变革实践,进而引领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潮流。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军事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没有一成不变的体制制度。变则通,变则利,变则无穷,变则不竭。任何一场真正意义的军事改革,都必然有某种先进理念的引领。改革不仅仅是体制、装备和技术的升级,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理念的转型。决胜未来战场,先要打赢“脖子以上的战争”。“当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我们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