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能不能打得上,不管能不能夺得‘金飞镖’,不管能不能拿回总分第一名,打仗环境怎么突防你就怎么突防,作战条件怎么发射你就怎么发射,摸清打仗底数是关键……”
2015年6月中旬,空军组织突防突击比武竞赛拉开战幕,在南空航空兵某团即将驾机出征时,师领导如此动员。
一样的目标,不同的追求。战机连续升空,突向战区,一如他们从历史的远天飞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师组建不久即两次入朝参战,取得击落击伤敌机117架的辉煌战绩,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受到毛主席亲笔嘉勉。
60余载,斗转星移。这个师官兵以英勇无畏的血性担当续写辉煌,上百次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在空军组织的各类比武考核中屡屡折桂,13人次斩获“金头盔”、2人次夺得“金飞镖”,空中王牌之光更加璀璨夺目。
环境恶劣,可打可不打的坚决打;条件复杂,可飞可不飞的坚决飞;没有要求,可上可不上的坚决上。“今天准备战斗”是一种决心——
“给自己留余地,就是为对手创机会”
“轰隆隆——”
硝烟散尽,面对瞬间被夷为平地的目标,负责对空防卫的地空导弹官兵一个个目瞪口呆。再看目标指示雷达和跟踪制导雷达,依旧是“水波不惊”。但他们坚信,此时已经虎口拔牙的战机,依然还在自己兵器的杀伤区。
“难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对自己装备性能信心满满的官兵们很是纳闷,当即进行检查:“一切正常!”能够在自己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成功干掉目标,这样的对手,使他们不由赞叹:“这也太神了!”
这是去年盛夏,该师参加空军在西北某地组织的突防突击比武竞赛时,令所有官兵都为之震撼的精彩一幕。不仅仅是因为打得准,让目标瞬间“蒸发”,而是在于及其恶劣的气象条件完全超出了战机升空和实弹发射的极值。
黄昏时分,全未知条件下的实弹突防突击将要展开。然而大漠戈壁,狂风怒号,云团翻卷,风力、风速、云雨都已经完全超出了装备性能极限和日常实弹打击训练水平。
“鉴于气象条件较为复杂,打还是不打,你们自己决定。”综合天气情况和装备作战性能,导演部把选择权交给了参加比武部队。
打还是不打?带队的师团领导们意见不一。打,如此恶劣的条件,打不中倒在其次,因为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打出问题怎么办?不打,又没有谁硬性要求,对上对下都说得过去,没有必要冒那么大的风险。
“向导演部报告,我们打!”游移不定之间,带队指挥员、原师长景建峰决心坚定,出人意料地做出了选择。
数分钟后,担负任务的所属某团团长陈权龙驾机升空,“千里走单骑”远程奔袭。为达到最佳作战效果,增加突防的隐蔽性,他们逐渐将高度降到了最低。但在风速每秒18到20米、气流汹涌湍急的条件下超低空钻山沟隐蔽突防,稍有差池,战机就有可能撞山触地。陈权龙镇定自若,稳稳操控,愣是在对手火力的重重封锁下“取敌上将首级”,并且全身而退……
此役,陈权龙不仅凭实力夺得“金飞镖”,还开创了极端恶劣天气远程机动、超低空山谷突防、实弹攻击3项纪录。
不给对手创造机会,就意味着自己承担更多更大的风险。给自己留的余地小,战斗力成长空间就大了,近些年来,他们先后创下了普训山谷飞行、自由空战等数十项新纪录。
全训师长处变不惊,遇险后从容应对;副师长征战比武场,身先士卒当尖兵;飞行大队长挑战“权威”,突破精确打击“瓶颈”。“今天准备战斗”是一种姿态——
当兵打仗的霸气,来自舍我其谁的勇气
这是让全师官兵震撼、令当代军人景仰、值得广为传颂的一幕。
去年7月22日,战机喷射着蓝色的火焰直刺夜空、扶摇直上。原师长景建峰亲自驾机升空,带着自主创新的加速能量转化、变劣势为优势以一对二战术课题验证任务,加入到某团的夜间自由空战对抗训练序列。
突然,景建峰驾驶的战机失去控制,他和前舱飞行员、某团副团长曹斌发现战机连续出现剧烈且毫无规律的俯仰摆动和左右交替滚转。巨大的正负过载来回交替,一会将他们从座位上拽起来,狠狠地撞向座舱盖,一会儿又就将他们死死“摁”在座位上,无线电接口被拔断,空地骤然失去联络。经过短短17秒空中精心操作、密切配合,一次空中特大险情被成功化解。事后,当空军专家组调看战机的飞参和视频后,由衷折服:在前后舱无线电中断的情况下,两人从容应对、默契配合,圆满处置了这一重大特情。
走下飞机,景建峰和曹斌顾不上擦拭满头的汗水,就向闻讯赶过来的机务人员描述空中状况,虽然经历一次重大考验,但是他们仍然保持镇定。第二个飞行日又带着未完成的课题验证任务跨上战机……
一个航空兵师,师长是“标杆”,你的高度决定着部队的高度。一个航空兵师,师长是“头雁”,你飞到哪飞行员就能跟到哪。
一位老师长,为尽早体验远程机动作战性能,磨练意志品质,刚完成改装就实施了一次超远程“跨国飞行。”
一位老师长,在国外交流学习,为掌握某型战机极限作战性能,签下“生死状”首飞了“眼镜蛇”、“尾冲”。
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多了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姿态,才能带出一支敢于面对风险、战胜风险,面对强敌、战胜强敌的部队。
领导干部有了舍我其谁的姿态,永远不缺乏前赴后继的追随者——
去年空军自由空战对抗比武,所有选手中的唯一一名师职领导,正是该师副师长郝井文。为验证双机协同攻击战术,师长地面坐镇指挥,副师长披挂上阵开头阵、打头炮,旗开得胜,一时成为美谈。在领导的带领下,全师参赛选手斗志昂扬、越战越强,以绝对优势包揽了二代机和三代机的团体第一名。
普通官兵有了舍我其谁的姿态,就能汇聚起汹涌澎湃的冲击力——
某型战机精确制导炸弹因为性能要求,发射高度高、突防隐蔽性差、命中精度低一直是制约部队实战能力的一个瓶颈。时任副大队长的颜锋偏不信邪,每天都在思考这一难题,分析视频、计算数据、绘制曲线,经常一干就到凌晨,拿出了颠覆性依据:高度降低一半,完全可以发射,并能提高一倍以上命中率。他不惧失败对自己前途命运带来的影响,跟团领导立下军令状,作为第一个实践者,按照自己的方法,把炸弹扔在了靶标中心。
一名普通飞行员担当领军,提高实弹命中率30%;“双料王牌”飞行员,一度成为高度近视;深度检讨反思,成为每次成功最大的“喝彩”。“今天准备战斗”是一种忧患——
容忍“短板过夜”,等同把胜算拱手让人
飞行间隙,某团战术研究室里座无虚席。包括师团领导在内的全师所有某型三代机飞行员,静静地坐在讲台下边听边记。令人惊诧的是,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是一名年轻飞行员。
“他叫孙腾。”师长王卓平介绍说:“他是某型精确制导炸弹专攻精炼项目管理组组长,1988年底出生的。”
为何让孙腾当组长?“别看他年轻,却是这类弹型专攻精练的第四代‘掌门人’,组员有两个还是特级飞行员。”王卓平告诉记者,孙腾不但吸收掌握了前三位组长的优长,而且面对难题从不气馁、从不懈怠,有股不解决誓不罢休的劲头。去年当组长还不到两个月,就攻克了某型炸弹复杂电磁环境快速发现、稳定截获等难题,创新的三角突破训法,一下将命中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多,打破了“神枪手要靠子弹喂”的常规。
拼劲之所以一直备受尊重,那是因为他们始终心怀忧患,确确实实想干事、能干事,而且能够有决心、想办法干成事。
“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部队,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来引领和积淀。”王卓平说:“即便我们是在空军最早装备新型战机的部队,但放眼世界,与强国空军比,我们的差距还非常遥远,容忍了‘短板过夜’,也就等同于将胜算拱手让人,我们等不起啊!”
因为等不起,他们没日没夜拼了体力拼心血——
某团飞行二大队大队长王立,领衔担负某型 制导导弹 的攻关任务。该型导弹是公认的“刺头”,发射条件要求苛刻,而且命中率低。王立领受任务后,数百个发射视频,他一帧一帧反复研看。遇到休息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天看、整夜熬,最终在发射条件、发射时机、操控动作幅度上找到了诸多矛盾冲突点,总结出多种实施方法。仅几个月时间,视力就从1.5锐减到了0.8,但收获了新一代王牌的威名。去年他先后参加空军组织的突防突击比武竞赛和自由空战竞赛性考核,先夺“金飞镖”后,又获“金头盔”。成为该型机为数不多的“双料王牌”飞行员。
因为等不起,他们才一遍一遍给自己“喝倒彩”——
突防突击比武竞赛夺得“金飞镖”,部队尚未凯旋就组织检讨反思查找问题,围绕部分飞行员目标发现识别速度不快、武器发射时机把握不够精准、武器系统操作不够细致等问题连夜整顿。自由空战竞赛性考核大获全胜,他们发动全师飞行员自查自纠,揭摆出战术应变能力、空战协同配合、近战管制能力等4个方面的12个问题,逐一制定出整改措施。参加空军组织的实兵体系对抗,以4:2优势取胜,在班师回营时,师原政委江邦胜命令把营区所有电子屏幕上的“欢迎战友们凯旋”改成“不骄不躁、不松不散”。
“鲜花和庆功酒,只适合给空中战场归来的王牌。战争来临之前,喝些倒彩才能更加清醒地看清对手、认识自我。”江邦胜如此感慨。
一个极限战术动作,左右整个战场态势;“A+1”极限训练模式,使每一次跨越的量变都成为战斗力质变,“今天准备战斗”是一种视角——
“探索的‘死角’越少,打仗的底气就越足”
这是一次极具挑战意味的飞行。
某团原团长将要试飞验证由他主创的某型二代机半筋斗翻转拉起低位抢攻战术。之所以说极具挑战意味,因为这不仅是空军历史上第一次飞这种战术,而且因为突破了思维定势,颠覆了所有飞行员对传统空战战术的认知,又在飞机极限性能包线外延的“刀尖”上行走,很多人在这一战术理念初创时就给了定论:异想天开,绝对不可能,简直不要命。
当然,给这一战术这样的定论是有充分依据的。这种二代机由于受飞机加速性、机动性等方方面面影响,容易出现空中停车和危险接近等问题,能够完成这一动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瞬间加力、操控,设备观察、判断,目标搜索、攻击,需要完成的方法步骤比以往战术训练至少多了十几项,对飞行员的要求极高,一个差错就有可能导致战机失控。
“必须上,哪怕只有一分的几率也要突破它!”沈军洪坚毅果敢中满怀自信。他正是用自己系统的科学论证,用一个个精准数据说服了师领导和团班子成员,争取了这仅有的一次试飞验证机会。
随后不久,在空军组织的自由空战竞赛性比武考核中,普训了这一战术的该团飞行员,在同型机对抗中,连战连胜……
“训练的课目有限,但训练的挑战没边儿。”谈及这一经典战例,王卓平师长颇有感触:“打仗时,关键就靠一两下,而这一两下你每天都去跑龙套,飞一辈子都认知不到,因为你的训练水平就在那摆着,别人都知道。要想真正能打仗打胜仗,就要去寻求新的突破。挑战的‘死角’少了,打仗的底气也就越来越足。什么杀招狠招,你认知不到的就是绝招。”
正因为此,每个团队都建立了由飞行尖子组成的战术攻关组,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训练的空白和盲区,不断孕育新的突破。
参加自由空战竞赛性考核,一名普通士官得了“无冕之冠”;一名上等兵挽救多架新战机,成为“明星”;一名质控员13年发现百余起故障隐患,不让故障飞机上天。“今天准备战斗”是一种标准——
“王牌”光芒再耀眼,也离不开“整体卓越”的衬托
2012年10月,所属某团旗开得胜。在空军组织的自由空战竞赛性考核中,以大比分的绝对优势战胜一个个武器装备性能优于自己的对手,获得同型机战绩第一名,2名飞行员夺得“金头盔”。
在凯旋后检讨反思时,飞行员不约而同地说:“这次能够打这么好,多亏了李桂辉。”
李桂辉是团里的网络管理员,就是负责把空中对抗的视频数据从机载硬盘拷到评估装备里的一名普通士官。但他又没有学过飞行,却又怎么让飞行员们个个如此刮目相看?
那年,空军首次组织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李桂辉所在的团队不敌对手全军覆没。飞行员一时之间被惨败的战果压得抬不起头来,个个急得心如火焚。虽然和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多大瓜葛,但责任感、荣誉感极强的李桂辉也跟着着急,憋着一股劲。
于是,他不满足再当一名简单的视频数据“摆渡工”,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之旅。他充分发挥自己能够“亲密”接触一手对抗视频资料的优势,每次对抗复盘之后都用心分析和研究,播放、暂停、回看,一遍又一遍。还不停自言自语:“这个态势很好,就是速度小了点;这个占位很被动,高度应该再高点。”看不太懂的时候,就向飞行员请教。一来二去,他就真的看出了门道:诸元,敌我高度、速度、位置;战术,攻防配合,团队最佳态势……他把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整理总结成文字:《对抗空战战法原则》。从团长到师长看过以后,看法惊人的一致:“有价值!”文章全师转发,引起不小的轰动。
翌年,他所在部队再一次参加空军组织的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李桂辉随队出征。期间,他虽不是“专业人士”,但每次进行战术研究的前后,他都巧妙地将自己的战术设想告诉一个个参加空战考核的飞行员,很多被飞行员采纳。而每次空战结束,在战术总结检讨时,一些优秀战术思想的源泉就都汇聚到了李桂辉身上。也就难怪,飞行员能够如此看重李桂辉。
凯旋后,李桂辉得了“无冕之冠”,师长点名为李桂辉记三等功。
“打赢没有局外人,像这样一心像打仗的事、干打仗的事的官兵就该大力表彰奖励。”师长王卓平感叹:“能打仗、打胜仗不是一两个人的事。信息化战争体系制胜,追求的是‘整体卓越’的标准,王牌光芒多么的耀眼,也需要‘整体卓越’的衬托。表彰李桂辉、奖励李桂辉,就是树立这样的导向,营造这样的氛围。”
鲜明的导向成为一个时代的引领——
2013年3月,该师赴某海域上空执行重大任务,某团机务中队新战士姜宇例行检查时,在一架战机发动机叶片上发现异样。他钻进气道反复检查。虽然外场此时春寒料峭,但刚试完车的飞机进气道内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在高温缺氧的恶劣环境下他一厘米一厘米的检查,终于发现一处极其细小的裂纹。
根据他所反映的问题,部队对所有飞机进行了一次普查,发现还有2架飞机有同类问题,隐患得到了及时排除。师党委当即给姜宇记二等功一次,并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
浓厚的氛围培塑极端负责的作风——
熊仕敏,某团机务二中队机械三队质控员,追求岗位卓越,入伍13年,踏踏实实干好一件事,及时排查各类故障隐患100多起,所保障的2000多架次飞机,无一架带故障升空返航……
战机轰鸣,声犹震耳。王卓平说:“成绩好也罢,差也罢,但潜在的问题必须弄清楚,今天的事必须今天了,因为今天准备战斗!”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