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3 10:35:02掌上淮安热:

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淮安夯实生态水城绿色根基

  淮安,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逶迤淮河在这里注湖入海,旖旎运河从城市穿境而过,浩瀚洪泽湖与白马湖等湖泊宛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赋予了淮安水一般的灵秀。

  水生城之态,水铸城之形。面对这座城市最特别、最宝贵的禀赋资源,淮安人倍加珍惜。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全市上下更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一区两带”建设和“生态文旅水城”发展定位,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水城淮安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全面开启了爱水、惜水、护水新征程。

  ■长效管护格局渐趋完善。全面建立“双总河长”与“领导小组+河长办”的河(湖)长制组织领导架构;率先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断面长制“三长一体”同步实施机制;首创“一河长两助理”协调推进机制。配套出台相关制度,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市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从最初“见河长、见机制”到如今“见行动、见成效”的巨大转变。

  ■巡河护河行动纵深开展。在市委书记姚晓东、市长蔡丽新两位总河(湖)长的示范带领下,全市7000余名河(湖)长积极履职,巡河护河治河不断深入,全面形成护河治湖良好氛围。刚刚过去的2018年,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共巡河超1.3万次,集中解决了一批涉河涉湖“疑难杂症”。

  ■河湖专项整治全面打响。全市上下以生态河湖行动为引领,全面打响河湖“三乱”整治攻坚战。截至目前,省两批交办192件“三乱”问题,已完成整改161件;市交办“三乱”问题308件,已完成271件。全年累计拆除货场、码头80.2万平方米,拆除违建房屋6.8万平方米,清除违章种植113万平方米,清理圈圩养殖31.3万平方米,清理整治住家船200余艘、坟墓6600余座,河湖水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坚持市县联动、陆治水打、打拆并举、疏堵结合,拆解非法采砂船453条、机具设备4600余台,洪泽湖淮安水域实现全面禁采,成为中央环保督察江苏首批销号事项。

  ■建管模式创新持续深化。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确定两年100条生态样本河道建设目标。目前已基本建成82条,全面超序时。对全市重点湖泊创新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生态河湖的长效管理,推广完善农村河道“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农村河道“五位一体”管护改革成为全国水利行业唯一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社会综合影响不断放大。务实化、强举措带来工作高质效。伴随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社会各界目光更是持续聚焦,《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央视《焦点访谈》等国家级重点媒体分别予以报道关注。淮安特色河(湖)长制工作模式影响力不断放大。

  当然,淮安上下更是深知河湖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决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河(湖)长制工作形势越是严峻、任务越是繁重,就越需要坚定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思路的创新、模式的创新、办法的创新,全力推动生态河湖建设取得更大实效。

  一是以更实举措推动河长湖长履职。以务实、管用、高效为目标,探索建立河(湖)长制全覆盖督查体系,力促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全面形成巡河巡湖常态化、调度推进常态化、处理问题制度化、联系部门责任化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是以更大决心推进“两违”专项整治。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河湖违法圈圩、违法建设和乱占、乱建、乱排专项整治工作的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河湖“两违”“三乱”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地见效,为全市“一区两带”建设和“生态文旅水城”发展夯实生态之基。

  三是以更高标准建设生态样本河道。坚持把样本河道建设作为河湖治理保护的范本、河长制工作的范例和生态河湖建设的范式,以“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为遵循,围绕“五有”“六无”建设标准,有序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努力将样本河道打造成水清、流畅、景美的“最美家乡河”,确保生态样本河道建设任务圆满收官。

  四是以更新理念构建长效管护机制。把流域性骨干河湖系统治理与乡村河道管护“五位一体”深度融合作为淮安河(湖)长制工作的特色,打造河(湖)长制工作升级版。持续推进“河(湖)长制+五位一体”的对接融合,实现由骨干河湖线上治理向县乡村面上管护全覆盖。同步加快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探索实行水面保洁、岸坡维护、水质改善、巡查检查等新规,进一步提升全市河湖的“含绿量”“含金量”。此外,还将开启全员治水通道,通过设立监督平台,公布举报电话,深入开展“河小青”活动以及聘请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巾帼河长等,全力营造全民参与河湖治理浓厚氛围。

  严格水资源管理 建设水生态文明

  淮安地处淮河流域中下游,境内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里下河湖区“五湖镶嵌”,里运河、古运河、古淮河、盐河“四水穿城”,水域占市域面积四分之一。水资源条件较好,过境水资源丰沛,但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属于资源型、水质型缺水城市。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不断增长,对水资源各种功能需求不断加强,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开发保护、利用和管理的任务。为此,淮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强化水资源管理,加速构筑淮河、大运河生态廊道纵横交错的绿色枢纽。目前,淮安已先后获授“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江苏省节水型城市”“江苏省节水型社会”等荣誉称号,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已初步显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水利事业创新发展、突破提升的机遇之年。淮安水利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紧紧围绕“江苏绿色发展先行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启动水资源管理提升年活动,重点开展五大行动,推进水资源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致力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和生态文旅水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一是取水许可管理专项行动。严格抓好水资源论证,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依法把好水资源论证关;严格规范取水许可延续评估,根据取水权人提交的取水申请表,结合实际,科学核定许可水量,严格规范取水许可管理档案;全面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加强用水计划和定额管理,定期对取用水户开展事中事后检查,依法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

  二是地下水治理专项行动。严格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坚持分级分区管理、用水总量与水位双控原则,落实地下水资源用途管制,明确自来水管网到达地区、地下水超采区不增加新井,开采深层地下水井一律报省水利厅审批;进一步贯彻执行《淮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地下水压采方案确定的封井计划,强化封存备用水井和监测井监督管理;开展全市地下水专项整治行动,对现有的地下水井进行全面排查和登记,完善地下水井台账资料,对排查出的违法取用地下水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组织地下水专项治理市县联动,在超采重点县区率先开展地下水井第三方逐井核查等行动。

  三是节水管理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和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创建,强化节水载体建设,加大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推动洪泽区创成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盱眙和金湖县创成江苏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进用水审计、合同节水,创建节水标杆企业,开展市级水效领导者评选活动,树立标杆,发挥示范效应,建立促进水效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在全市落实自来水用水户水资源费减免政策;规范节水过程管理,开展节水立法调研;全面实施节水“三同时”制度,落实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推动节约用水在全社会各领域纵深开展。

  四是水源地达标建设行动。健全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强化水源地建设保护和环境提升,开展全市饮用水源地安全达标评估;加快推进市区、涟水县、金湖县备用水源地和盱眙县淮河河桥水源地建设;完成淮安区里运河三堡水源地和盱眙县洪泽湖桥口引河水源地、化农水库水源地、入江水道朱楼水源地4个区域供水水源地达标建设。

  五是水资源管理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力促人员、经费、装备“三到位”,致力实现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双提升”。同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规程,制定具体工作清单和流程,做到现场管理规范到位,台账资料全面准确,管理人员职责明晰,具体工作留有痕迹;强化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按照智慧水利建设要求,整合市级水资源管理、用水户管理、节水管理、水源地监管系统或平台,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效能。

  方向既定,未来可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淮安水利将紧紧围绕大战略、大布局,主动适应治水矛盾新变化,坚持以“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系统治水提质效、争先创优上水平”为总基调,抓项目、强基础,抓监管、强责任,抓创新、强特色,抓作风、强保障,奋力开启治水兴水新征程,全力书写好生态水城绿色发展新篇章。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