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子家来包地了,你看前面那一大片就是他跟人家合伙包的。”除夕,回到老家,家里二哥告诉我。
小军子我有印象,跟我二哥他们差不多大,以前早早地就进城打工了。据说,在城里也能挣到钱。不过,他一直是个头脑比较灵活的人,什么赚钱就干什么。
顺着二哥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大片被整理出来的地。这块地我记得,曾经是一片树林,长了十来年,树见长却也卖不到几个钱。“小军子跟人家合伙包了160亩地,这块地就是他们整理出来的,塘也是他们挖的。”二哥告诉我,自从龙虾挣钱以后,靠养龙虾、贩龙虾发财的人的确不少。
老家金湖,三面环湖,是一个美丽的水乡。水,也成为老家的资源禀赋。在老家挖塘养龙虾、养螃蟹、养鱼,一直是不少家乡人的选择。比如小军子的叔叔,曾经就是水产养殖能手,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靠养螃蟹赚了钱。
不过,当时流行的是进城上班,而不是留在家里养螃蟹。小军子也是在这股潮流下进了城,也在县城买了房子。实际上,像小军子这样的年轻人甚至外地人来到我老家包地,已经不是稀罕事。
早在前几年,家里亲戚的地就已经流转给这些外来的“大户”。“每亩地千八百一年,一到农忙的时候,还能上工赚钱,一天至少也能挣个四五十,里外里赚钱。”二哥告诉我说,土地流转出去后,大户种植都成规模,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机械化,不仅仅指的是收割机作业,同样的还是指兴修水利。大户为了能有个好收成,在水利上也肯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淮金线边上的规模农业
行走在地里,原本区分各家天地的田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整片的土地,以及挖出的水塘。水塘里的水很清澈,很少有富氧化的样子。“现在都讲究生态有机,他们开挖水塘,就是为了稻虾混养,化肥农药用的少,水自然比原来干净。”二哥说,不仅仅是我们老家,你回淮安只要注意就会发现,现在淮金线边上有很多农庄,都是大户带来的新变化。
实际上,农业所蕴含的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他们也伴随着时代的变化、理念的更新、技术的提升,为农村带回了更多新的气象。
融媒体记者 李蓉
融媒体编辑 何渊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