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1 17:38:56掌上淮安热:

这锅炖了13年的靓汤瓦罐面,值得一尝!

  在淮安人的食谱中,面条当之无愧地站在“C位”。对于很多人来说,美好的一天都是从一碗鲜美劲道的长鱼面开始的。淮安人对于面条炙热深沉的爱,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面条云集于此,拉面、小面、油泼面,烩面、焖面、刀削面,还有冷面、拌面、阳春面等等,数不胜数。在美食云集的大学城,有一家名为“靓汤瓦罐面”的小餐馆,凭借着独一无二的口味赢得了不少食客的青睐,也因此成就了一块屹立13年的招牌。

这锅炖了13年的靓汤瓦罐面,值得一尝!

  从北京北路到大学城

  夫妻俩用美味面条送走一批批学子

  这几日正值附近几所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看着一张稚气但充满活力的笑脸,“靓汤瓦罐面”的老板朱立军的心里也充满了喜悦——从2006年经营这家小餐馆开始,他便一直守在大学校园旁。从最初的北京被路上的老淮工对面,到如今的大学城,朱立军、王素霞夫妇俩用一碗碗滋味十足的瓦罐面温暖了无数学子,也见证了一批批的学生们的成长。“时间长了,我一看见这些大学生就感到很亲切,感觉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朱立军这样说道。

  朱立军、王素霞夫妇俩都是普通工人出身,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改革大潮中,他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工厂,重新步入社会。朱立军说,当时他们夫妇俩都刚过而立之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为了养家糊口,两人卖过烤肉,做过早点,走了不少弯路,也吃了许多苦头。2002年,朱立军和王素霞在北京北路老淮工对面开了一家小吃摊位,专门经营砂锅粉丝等小吃。因为味道可口,而且价格公道,夫妇俩的小吃很受淮工师生们的青睐。

  朱立军看上去挺心宽体胖的,其实他却是个爱琢磨的人。当自己的小吃生意越来越红火的时候,他想的却是如何拓展自家小吃的内容了,“当时我偶然看到有人做瓦罐面,看起来很特别,吃起来味道也不错,我就想着自己能不能做起来。”朱立军说,他和妻子并没有找人去学习做法,而是自己关起门来进行尝试,“这瓦罐面看起来简单,里面的门道还挺多的,想做得好吃还真不容易。”朱立军说,他们俩前后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不断改良配方,最后做出来的瓦罐面味道比“原版”的还要好,“靓汤瓦罐面”一炮而红,就此成了夫妻俩招牌美食。

  “靓汤瓦罐面”到底有多受欢迎?曾经在淮工上学的小李回忆说,2012年在大学城上学时,靓汤瓦罐面是不少师生的就餐首选,“当时店里面几张桌子不够用,门外面还要另外再放几张桌子,可每到饭点依然是人满为患。为了吃这一碗面,要排队一二十分钟,可即使这样,大家依然乐此不疲。”时至今日,已经毕业多年的小李依然会偶尔从市区专门来吃面,“熟悉的配方,不变的味道,吃到嘴里是满满的回忆” 。

  汤鲜美,面筋道

  小小瓦罐汇百味

  靓汤瓦罐面,从字面就知道汤、面、瓦罐是美味的关键。朱立军说,靓汤瓦罐面的面条讲究“煮不断,有咬劲,口感爽滑”;汤讲究香味扑鼻、鲜美可口,回味无穷;瓦罐用的口小肚大的陶瓦罐,既能很好地保持住温度,也能让各种食材在容器中充满融合,酝酿出味道浓郁的味道。

  作为店内的“招牌”美食,靓汤瓦罐面如今已经发展出了五香牛肉、飘香排骨、桂皮肥肠、回锅肉、枸杞蹄膀、红烧鸡块、清水肉圆等十二个品种,每一种都别有滋味。当刚煮好的瓦罐面放到桌面上时,由于瓦罐良好的保温作用,你还能看到汤汁在不断的沸腾。随着腾起的水泡在接触空气的一瞬间碎裂,一股稍显复杂却又无比鲜美的味道会直冲入鼻腔,让人瞬间食欲大增。除了分量十足的荤菜,瓦罐里还有娃娃菜、胡罗卜、牛肉、金针菇、木耳等丰富内容,让人吃了第一口就再也不想放下筷子。吃的同时,别忘了再趁热喝一口热汤,你会油然而生一种“精华全在汤里”的感慨。“来我这吃饭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把汤喝光,还有人点名多要点汤呢。”朱立军的话语中充满了得意。

  十三年时光荏苒,凭借着对待他人的厚道和对待美食的虔诚,朱立军、王素霞夫妇俩不但开创了一份事业,还竖起了一块富有特色的美食招牌,这也是他俩最感到自豪的事情。如今,朱立军和王素霞虽然都已年近半百,却依然想着把这个事业做下去,“我的愿望是找个好地方,把店面扩大点,把生意再做大点,方便大家都吃到我的靓汤瓦罐面。”

  融媒体记者 储君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