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很远也很近;创业,也难,也易。
1998年,初中毕业、身患残疾的农民张太明艰难创业,从一个起早贪黑的“龙虾小贩”一步步成长为远近闻名的“龙虾大王”。20年间,令人艳羡的成功没有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奋斗中他的梦想不断升华——从个人创业的梦到产业发展的梦再到乡村振兴的梦。
党的十九大后,乡村振兴大潮初起,“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蓝图,让已是金湖太明龙虾餐饮集团董事长的张太明更加坚信,梦想成真就在未来不远处。
不久前,张太明转战乡村旅游市场,新投资的荷花荡民宿项目已开工建设。有了乡村振兴战略“撑腰”,张太明的胆子更大,步子迈得更快,他要做金湖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永不言败,书写抗争命运的创业人生
茅盾说:“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
张太明没有选择做一名懦怯者。
1985年,家境贫寒的张太明初中毕业便被迫放弃学业。“要文凭没文凭,要体力没体力,连外出打工都是一种奢望。”17岁的张太明茫然无助。为了生计,张太明种过地、养过鹅、卖过树,还当过司机。而这些,仿佛是命中注定的安排,平淡更平庸。在忙忙碌碌中,张太明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1998年,三十而立的张太明选择了创业抗争命运、改变人生。
创业的想法源自一次菜场的“偶遇”。1998年,驾驶员张太明跟随单位到南京出差,闲着无事的他到附近菜场闲逛,当看到有人为收购龙虾而互相抬价时,生在水乡的张太明大感新奇。“在金湖无人问津的龙虾到南京却成了‘香饽饽’,看来这龙虾有市场。”看到商机,张太明说干就干,果断辞掉在机关单位开车的工作,干起了贩卖龙虾的生意。
收购龙虾的季节,张太明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在湖区、塘口奔走,一天忙下来,甚至顾不上吃顿像样的饭。拼搏一年后,苦尽甘来,张太明不但还清了创业时的借款,还挣到了3万多元,掘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两年后,张太明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转折。“当时龙虾逐渐被本地人认可,走上大众餐桌。”张太明回忆说,看到新商机的他又心动了。2000年,张太明在镇上买下一处临河房产,办起以烧制龙虾为主打的“太明饭店”。此时,张太明与太明龙虾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2005年,凭借独创的“太明蒜泥龙虾”,张太明筹资在金湖县城开办了太明渔村、太明生态园大酒店。随后,他又在无锡、太仓、南京等地开设多家连锁店。一时间,金湖太明蒜泥龙虾火遍大江南北,张太明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龙虾大王”。
目前,太明龙虾在全国拥有4家直营店、17家加盟店,品牌享誉全国。张太明凭借个人创业事迹,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淮安市“残疾人创业标兵”、淮安市“十大致富模范”等荣誉称号。
多年艰辛创业,张太明悟出一个道理:创业不分出身,只要有梦想、肯吃苦、敢闯敢干,就一定会成功。
创新有为,扛起龙虾产业大梁
人们常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形容那些敢为人先的创新者。而对第一个研制出金湖蒜泥龙虾的张太明来说,创新带来的意义非同寻常。
“龙虾有什么创新的?不就是一道菜么!”面对质疑,张太明说出他的初衷。“企业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品牌,产业发展更需要品牌的带动,品牌从哪里来?从创新中来。”
2001年,第一届盱眙龙虾节让“十三香龙虾”名声大噪,随之而来的品牌效应让张太明深受触动。“金湖水质好,龙虾品质好,是不是也能搞个金湖自己的品牌,效益一定不会差。”有了想法,张太明创新的动力更足。
随后,张太明到南京、扬州、盱眙等地餐饮店学习取经,尝遍各地龙虾口味,结合家乡地方饮食特色,潜心研究“蒜泥龙虾”。经过两年摸索,终于成功发明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以蒜泥为佐料的“太明龙虾”商标。因蒜泥龙虾口感独特,一经推出,迅速蹿红,顺利获评“江苏省著名商标”品牌,并夺得江苏美食大赛金奖。
红火的龙虾生意没有让张太明被财富冲昏了头脑,他深知,“只有产业兴旺,企业发展才是有水之源、有根之木。”所以,在品牌打造过程中,张太明始终把金湖二字摆在品牌前,着力推动金湖龙虾产业发展。“金湖太明龙虾蒜泥狠”的广告语以及各地纷纷加盟的“金湖太明龙虾分店”,让“金湖龙虾”一下大放光芒。
为了叫响金湖蒜泥龙虾的品牌,2015年8月,张太明打造了“中国龙虾第一锅”,一次现场烹制2000斤龙虾,成功挑战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2016年8月,张太明携带200公斤鲜活龙虾在香港国际美食博览会上现场烹制,将金湖蒜泥龙虾带上国际舞台。如今,“金湖龙虾”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享誉全国。
品牌叫响,金湖龙虾的附加值也水涨船高。“过去有人‘洗螃蟹’,现在有人‘洗龙虾’,外地的龙虾到金湖过过水,就能多卖几块钱。”张太明笑称,“这就是明星效应。”
“金湖龙虾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张太明。”金湖县龙虾协会秘书长丁广海告诉记者,无论是品牌打造,还是技术推广,张太明扛起了龙虾产业发展大梁。在张太明及其品牌的带动下,金湖县龙虾产业全面飘红。目前,该县养殖面积达11.04万亩,龙虾年产量2万吨,其中龙虾高效渔业养殖面积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养殖户近千户。全县从事龙虾及相关产业的人员超过8万人,经济总量达20亿元,正演绎出“小龙虾、大产业”的精彩图景。
奋楫争先,勇立乡村振兴潮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
认真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后,张太明发现,报告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他心坎里,特别关于“产业兴旺”的论述,更与他过去的实践不谋而合。此时,张太明有了新的梦想,投身乡村振兴大潮,做乡村振兴的奋斗者。
事实上,张太明关于乡村振兴的梦并非一时兴起。在此之前,张太明已经认识到,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农业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农村将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从农村走出来的张太明再次回到他熟悉的土地上,以“公司+合作社+加盟连锁+网店+基地+文化产业园”的新模式,推动农村龙虾养殖产业发展。2009年,张太明创立太明渔村水产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160多人,全年实现销售4000多万元,社员户均年净增收15万多元。
2015年,张太明投资5000万元,在四湾湖农场建成太明龙虾产业园,在4000多亩的土地上进行生态龙虾、螃蟹养殖。同时,他以金湖乡村优质的生态资源为依托,着手打造集水上旅游、特色美食、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园。其投资建设的荷花荡民宿项目将于明年下半年营业开放。
2016年4月,张太明主动承担国家“金湖龙虾养殖标准化试点项目”,进一步促进全县龙虾标准化养殖,为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张太明的思路更清晰,在乡村的投资建设步伐更快。眼下,稻虾养殖模式推广应用不断扩大,张太明专门跑到湖北考察学习。明年,他计划流转土地500亩,试验稻虾共养模式。“如果效益好,就带着周边农户一块养。”张太明想的更多的是示范推广,帮助身边的农民找到致富新路子。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的振兴。20年的创业之路,在张太明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农民创业者的拼搏精神,看到了一个企业家致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这代人的机遇,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张太明说,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他将奋楫争先、勇立潮头。
全媒体记者 季明稳 通讯员 滕保荣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