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教学领域,“学乐云”教学平台是一个“香饽饽”。也因为此,8月15日,涟水县教育局收到一份公函。这份来自盐城市响水县教育局的公函目的明确:希望近期能组团前来,学习涟水打造“学乐云”教学平台的先进做法。而这也是涟水县教育局在短短两个月内,即将迎来的第三批“取经团”。
今年起,涟水在全省各县区中率先发力,引入了“学乐云”教学平台,自今年起三年内,每年投入60万元用于该平台建设。首批已建成的平台,已吸引6000余名教师、9万余名学生和8000余名家长注册使用,成为他们教学相长的一把“金钥匙”。
在“智能化”教学中“快人一拍”,是涟水重塑教育辉煌的举措之一。近年来,该县在迈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精准施策,向教育布局、人才储备、机制创新、品牌锻造等持续发力,打出了一套“连环掌”。今年中、高考中,该县学生提优率、保优率均位列全市第一,成为“双冠王”。
下稳“先手棋”——
筑牢教育均衡“基础桩”
新学年开学在即,红窑实验学校学生李静洁显得格外兴奋。就在几天前,她从父母口中得知,曾与自己形影不离的玩伴张心怡,新学年将从上海转学回红窑,两个人很快又可以共度快乐的学习时光。
张心怡的父亲常年在上海务工。提起孩子回乡入学一事,他毫不隐晦地说:“这两年家乡对教育的投入真正是‘大手笔’,光红窑实验学校就投了1个亿,学校已完全‘脱胎换骨’,我再舍近求远岂不是瞎折腾。”
事实上,对红窑实验学校的亿元投入,只是涟水教育均衡化打下的一根“基础桩”。在滨河新城,该县投入5亿元打造的教育中心已于去年9月整体亮相;投入3.3亿元建设的滨河学校、高沟中学和3所标准化幼儿园及部分学校改薄工程也已全部收官,另有12所乡镇中小学实现了从“老弱病残”到“智慧校园”的蝶变。
“社会发展,教育优先;教育投入,一路绿灯。”县教育局局长李长春说,今年该县16.1亿元民生实事项目中,教育继续“独占鳌头”,投资约4.35亿元的涟水中专新校区、开发区振丰小学等项目已纳入2018年政府投资计划,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该县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的真金白银已接近60亿元。
不仅如此,涟水还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仅去年一年就发放贫困生资助金2244万余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100多万元,贫困生资助实现了全覆盖。
摆好“擂台赛”——
激活教师教干“蓄水池”
颜春红是朱码中心小学教师。前不久,她刚刚如愿晋升“特级教师”。“了不起的是,我们县同一批获得晋升的教师共有4人,超过了以往多年的总和,”颜春红说,能够晋升“特级”,固然与个人努力密不可分,但县教育局通过摆“擂台”、订制“培训菜单”等措施打出的人才培养“组合拳”,起到的却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教育“高质量”,教师教干是“定盘星”。为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有活力的中小学教师教干队伍,该县建立了“后备培养梯队人才库”,制定了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选贤用能“一碗水”端平。仅去年上半年,该县就有146名教师教干通过“擂台赛”进入提拔使用候选名单,最终选拔出25名副校长向社会予以公示。
“整个选拔过程没收到一封人民来信,创造了近几年来全县教师教干队伍建设的奇迹,”县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张一浩说,参照这一方法,近三年来,该县已从人才库中选拔了38名教师教干充实到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岗位。
活水养鱼,鱼肥水美。在上述举措基础上,涟水县教育局相继推出了“导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近三年引进教师达人数超过“十二五”期间引进教师总数的两倍;每年制定教师教干“培训菜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锤炼教师素能。以今年暑假为例,该县订制了10个“培训菜单”,参训规模超过3000人次。
教育得贤才,捷报接踵来。今年1-7月,涟水有30余名教师受到县级以上表彰,200余名教师在省市级课堂教学展评、基本功竞赛、论文和教案评选中获奖。潘银春、卢梅英、陈广东等3名老师还被增选为全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对象。
亮出“撒手锏”——
织密师德师能“双面绣”
徐集中学是涟水县一所乡村中学,去年6月18日被并入涟水县“名校”安东学校,成为安东学校徐集分校。结果,三个月后,该校初一年级招生数与往年同比居然翻了三番。
推行“名校办分校”和“集团化办学”机制,是涟水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打出的一套“内家拳”。涟水牌坊小学、永兴学校、朱码中心小学为此纷纷慕“名”而动,分别与郑梁梅小学、南门小学、外国语中学“结对联姻”,不仅教育资源共享,还互派教干挂职。县教育局则将全县中小学进行优化组合,实行“捆绑机制”,打造形成了12个学校教育集团(联盟体),推行管理、教研、考核“三个联动”。
不过,在南门小学马老师看来,县教育局率先全市独创的“双随机”督导机制,堪称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撒手锏”。“整改不到位,督导不放过,这招太厉害了,”马老师说,去年上半年,她因为督导不过关,前后进行了5次整改。
“所谓‘双随机’,指的是随机选择学校进行督导、随机推门听课督导教学内容,”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张益平介绍,他们从全县抽调了596名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组建了56个督导组,从开学到学期末,每天至少有两个督导组在下面转,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问题严重的进行追责。据统计,“双随机”督导机制实施以来,56个督导组仅去年一年就开展督导300余校次,走访师生近3万人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350余个。
一记“撒手锏”,织就师德师能“双面绣”。去年,涟水高考本科达线率、达线数及教育现代化监测得分增幅均居全市各县区之首;全县教师有3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获得省市级奖项,6项校本课程被评为市优秀德育校本教材。
打响“特色牌”——
深耕一校一品“百果园”
7月23日,第六届江苏省少年科学院院士评聘颁奖会在南京举行,涟水县陈师中心小学学生陈志远、赵振杰获聘“江苏省少年科学院院士”。而就在两个月前,他们凭借各自的“小发明”,在首届江苏省红领巾“创未来”创新创意创造征集展示活动中,双双斩获一等奖。
在涟水,像陈志远、赵振杰一样的小小“发明家”不胜枚举。今年7月27日,曾与陈志远、赵振杰同获省首届红领巾“创未来”活动一等奖的李文斌,被省少工委推荐为全省10名少先队员代表之一,赴京参加首届全国红领巾“创未来”夏令营暨成果展。
“仅2017年至今,我们全县学生在科技发明方面获得的省级以上奖项就超过20项,”县教学教研室主任郑书东认为,这些硕果的取得,源自于涟水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锻造“一校一品”办学特色的成功实践。在涟水,每周三下午为全县小学社团活动时段,所有小学生放下书本,参加校级或班级社团活动,包括外国语小学的书画、南门小学的足球、郑梁梅小学的乒乓球、向阳小学的竹笛在内,全县校(班)级社团总数超过2200个。
特色铸就品牌,百果香溢满园。近三年间,涟水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数达8000余人次。其中,在全市第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县技压群芳夺得了金、银、铜三个奖项的10枚奖牌,并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1金3银1铜的好成绩。
全媒体记者 王健全 杜勇清 刘华 通讯员 魏志东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