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获批国家火炬淮安盐化工特色产业基地,2015年获批江苏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016年获批江苏省苏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7年获批江苏省‘十三五’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2018年扩区环评获得江苏省环保厅批复为园区大发展奠定了基础。苏淮高新区正在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成为了淮安市乃至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8月8日,由中国化工报社组织的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中国行调研走进江苏省苏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小中如是说。
高端切入 特色招引
苏淮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守琴告诉调研组,苏淮高新区规划总面积98.4平方公里,园区聘请新加坡裕廊国际进行产业谋划和空间规划,可以说园区拥有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以及周边密集的产业配套需求。先后引进了台湾玻璃、江苏国信、中国化工、以色列ADMA、印度UPL、山东金岭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2017年,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2018年1-6月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0.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
“苏淮高新区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得益于淮安市丰富的资源。据统计,淮安市岩盐储量高达1350亿吨,埋藏浅、品质优,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现有真空制盐产能近800万吨。盐卤通过管道输送至园区。园区拥有年吞吐量500万吨散装化学品码头及20万平米仓储设施,100万吨危化品码头正在推进中。拥有通航1000吨的三级航道,承载各类化学品运输。西区3.42公里的岸线码头正在推进中。”张小中说。
谈到园区的定位,张小中表示,园区遵循“高端、绿色、集约、循环”发展导向,坚持高端切入,终端优先,链式招引,绿色发展,着力引进行业骨干企业,培育打造芳纶、聚氨酯、氟硅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产业,完善和延伸产业链,促进园区循环绿色发展。
据苏淮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季玉祥介绍,近年来,园区产业特色突出:一是传统产业初具规模,二是主导产业异军突起。“两碱一盐”方面,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实联化工、富强新材料为龙头的产业格局,同时井神盐业、中海华邦、安邦电化等一批企业正在加速转移,未来5年内将形成纯碱220万吨、氯碱60万吨的产能;农药医药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安麦道农药、禾裕泰化学等为龙头的农药医药产业板块,现已集聚各类企业近20家,年生产各类医药农药产品47.4万吨,创成了江苏省新型农药生产研发基地;功能性材料方面,初步形成了以麒祥新材料、黄马化工等为龙头的助剂催化剂产业板块,现已集聚各类企业10家,年产各类助剂催化剂6.5吨。
主导产业异军突起更是园区发展的亮点。芳纶产业方面,以方圆化工为龙头,首套芳纶单体装置完成中试,形成5000吨/年生产规模;聚醚聚氨酯方面,初步形成了以晨化新材料、利宏科技等企业为龙头的聚醚聚氨酯产业板块,现已集聚各类企业15家,年生产各类聚醚聚氨酯产品7.8万吨;氟硅新材料方面,正在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硅橡胶项目,将形成年产20万吨甲基氯硅烷、5万吨硅氧烷线性体、10万吨硅橡胶产能,聚力打造中国硅橡胶产业基地。
年产3.6万吨特种聚醚、5000吨特种聚脲涂料等相关产品的扬州晨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长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入驻苏淮高新区就是看中了园区循环绿色的发展模式,在这里,上下游配套关联做得很好。
会议室座谈交流
铁腕治污 赢得良机
众所周知,当前环保是悬在化工园区头上的一把利剑,江苏几家园区在环保风暴来袭之时一蹶不振,倒闭关停,江苏化工园区的环境保护最受外界关注。调研中我们发现,苏淮高新区在环保治理方面的未雨绸缪、铁腕治污为园区发展赢得了机会。据园区环保分局局长丁胜介绍,苏淮高新区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在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过程中,园区聘请南京大学专家组进驻企业,免费帮助企业制定整改方案、提供技术咨询、开展现场指导,加速企业环保问题整治。聘请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院,科学编制《淮安盐化新区环保专项整治方案》。近年来,因环保问题停产整治企业26家,限期整治企业44家。2017年关停企业1家,2018年确定关停4家企业,进一步淘汰落后化工产能,为新产能发展腾退空间。坚持高点定位,严守入园门槛,2016年以来,先后拒绝50多个项目入园建设。
在处理“三废”方面苏淮高新区做了大量工作。废水方面,对企业污水排放实行定时制,正常排水时段外,将企业污水排口全部锁死,固定企业污水排放时间。废气方面,聘请多家有资质单位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特别是针对废气扰民问题,顶住各方面压力,率先启用臭气浓度检测,对园区企业厂界无组织和排口有组织臭气浓度实行常态化监测。同时,加快推进企业LDAR和VOC在线监测等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要求所有投产企业安装VOC在线监测设备,实现24小时在线检测,目前已完成40家。
江苏艾科维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肟系高端精细化学品,有些产品的市场价高达近4万元/吨,产业竞争力很强。公司总经理刘建青表示,全国共有6家生产肟的企业,因为环保等各方面原因停了4家,还剩2家,艾科维是其中一家。“江苏关停了三个园区,苏淮高新区没受影响,看得出苏淮高新区领导的高瞻远瞩。我们企业能有今天的发展,得益于园区的超前管理。环保风暴来了,我们是直接的受益者。”刘建青对园区为企业创造长足发展的做法高度赞美。
在江苏艾科维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由台湾台玻集团投资,年产纯碱100万吨、氯化铵100万吨、生技用盐50万吨、碱性水45万吨的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算得上是化工企业中环境非常好的一家。调研组走进实联的厂区犹如到了风景旅游区,公司化工事业部总经理吴道生博士表示,这与园区整体的环评、规划做得好密不可分。
调研组走进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
多措并举 科技创新
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苏淮高新区,科技创新无疑成为了调研组最为关心的话题。园区科技局局长李辛哲告诉调研组,园区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配套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用于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专利申请、培育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的扶持奖励。
据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杨绪军介绍,截至目前,园区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企业自身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8个,企业院士工作站1个。企业累计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近500项,实施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个,开发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2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7.73件。“苏淮高新区实施非公企业‘创五星争四强’党建引领工程以来,对获得三星级以上的企业,在申请项目资金补助时,园区科技、经发等部门给与优先倾斜。”园区党政办副主任嵇道武说。
中国化工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苏淮高新区先后建成了国家级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省盐化工新材料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转化与过程集成重点实验室、淮安盐化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以及欧阳平凯院士领衔的芳纶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平台,着重开展重大项目攻关和创新型企业培育。积极借助高校院所科技资源,推进园区创新发展,相继举办了“海聚千人·智慧淮安”、“中国江苏·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盐化新材料专题推介活动”等大型产学研对接活动,以及“江苏省清洁生产论坛”、“微化工技术研讨会”等专题技术交流活动。
“通过产学研对接,园区先后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上海有机所、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1名,省‘双创’人才13名,省产业教授4名。高校院所帮助园区75%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为企业解决了90多个技术难题,推动了一批科技成果在园区实现产业化。” 李辛哲说。
张小中告诉调研组,园区按照“政府+关键企业+产业研究院+行业协会+风投基金”的“1+4”培育模式,全力打造芳纶产业,聘请了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专家编制完成了《苏淮高新区芳纶产业发展战略机遇研究》和《苏淮高新区芳纶产业发展规划》,邀请国家工信部,中国石化联合会,江苏省科技厅、经信委等领导和欧阳平凯院士等,专题举办了苏淮高新区芳纶产业发展研讨会,高起点谋划芳纶产业发展路径。截止2017年底,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5%,高于全市平均近20个百分点,园区已经成为淮安区域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引领。
调研中,江苏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009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新材料学博士毕业、现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今年仅34岁的彭华龙,青春因“超级硅烷”而闪闪发光,他领衔的研发团队只用一年时间攻破了超级硅烷的生产难题,为轮胎制造业挣脱“魔鬼三角”的控制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彭华龙组织团队研发出的“多功能胶联剂”“抗湿滑树脂”等产品,在提升轮胎的安全性、降噪方面成效显著,一经投放市场,就受到了国内外橡胶生产企业的欢迎。“现在公司70多个员工,科研团队占了20多个,3个博士、20个硕士,平均年龄33岁,2016年公司3000万元的利润中,我们拿出1000万元支持青岛科技大学办学,公司每年会拿出销售收入的7%投入到科技研发中。公司成立七年来,已经研发出8大类20多项专利产品,每年都要推出三四个新产品。目前与江苏麒祥合作的轮胎企业,规模最小的年产值也达20亿,江苏麒祥也已经成为了国内知名的绿色橡胶助剂供应商。” 彭华龙对麒祥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马彦平)
江苏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彭华龙(左一)向调研组介绍情况
原标题:苏淮高新区:高点定位产业 创新引领发展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