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对淮安江淮生态经济区的定位,近年来,我市以推进布局优化、产业融合、服务均等化为总体目标,因地制宜推进新型社区规划建设,努力探索具有淮安特色的农村建设新路径。
优化空间布局。积极推进乡镇布局优化,计划将现有104个乡镇调整到57个左右,乡镇平均户籍人口超过6万人、镇区常住人口达到1.7万人、面积145平方公里左右,达到省均水平。同时,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对镇村布局进行调整,以28个片区发展规划、5个功能片区规划为引领,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2534个“重点村”、“特色村”,其中打造100个左右美丽乡村,近期重点推进15个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
推进集中居住。围绕镇村总体空间布局,计划未来五年,全市共规划布局328个集中居住点,引导10万农户进城入镇,基本实现一般村有条件的农民全部集中居住。今年计划在78个乡镇、161个村全面启动兴建集中居住点106个,搬迁农民25163户。
促进产镇融合。将城镇分类为综合发展镇、工业特色镇、农业(生态)特色镇、旅游特色镇四种类型,依托片区优势产业、规模园区、特色载体,以镇为承载和服务中心,逐步推进区域资源整合,因地制宜布局集中居住点建设。以金湖县为例,依托白马湖、荷花荡等景区,规划建设白马湖湿地小镇、荷韵小镇等特色镇村,积极引导农民经营农家乐、渔家乐、养生游、休闲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打造宜居宜业、农旅结合的田园特色。
强化设施配套。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推进城镇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以及医疗、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向集中居住区域延伸覆盖,吸引农民就近就地转移,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可能。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27亿元,全面完成乡镇区域供水任务,解决了119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农村公交全覆盖。“十三五”以来,全市财政累计投入2540万元用于320个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达标升级。在苏北首创以乡镇为单位全域整治模式,探索推广财政资金统筹、试点收取垃圾处理费以及道路修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设施维护、垃圾收运“五位一体”管护方式,全市34个村庄获得省三星级“康居乡村”验收。
创新治理模式。我市共有城乡社区1729个,其中农村社区1588个。我市在社区建设中创新探索出以大学生党员义工和律师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1+4”组团服务模式,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社区(村)证明类盖章事项准入目录,“全要素网格通”管理,视频监控联网“雪亮工程”,村民小组基层“微自治”等一系列管理模式,全市328个城乡社区获评全国和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村),其中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达91%。
全媒体记者:陆彦平 通讯员:刘国昌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