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23日是第59个世界气象日。21日下午,市气象局召开了世界气象日专题新闻发布会。
世界气象日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为纪念世界气象组织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而设立的纪念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集中反映了天气、气候与水有关的热点问题。太阳提供给地球生命以能量,驱动着天气变幻,洋流运动和水文循环。在超过45亿年的时间里,这颗炽热发光的等离子球体一直是地球天气、气候和生命运动背后的驱动力量。太阳还影响着人类的情绪和日常活动,并激发人类在音乐、摄影和艺术上的灵感。世界气象组织借此主题表达了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免受极端天气侵害以及建立长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行动的支持。
为了开展好世界气象日的宣传纪念活动,我市气象部门市县联动,将于3月22日上午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门前举行科普宣传活动。市级气象业务单位——市气象台、市气象影视中心(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和淮安国家基准站还将于3月16-17日和23日-24日面向全市公众开放(限上午8:10-11:30,下午2:00-5:00,其他时间可预约参观)。市气象局、市气象学会与省气象学会、市水利局、市教育局、市科协等单位将联合举办第四届“淮安市青少年水利与气象科普知识大赛”。3月下旬至4月初,市气象部门还将组织开展“气象科普校园行小分队”活动。
3月21日,市气象局开展“市民开放日”活动,图为市民正在参观淮安国家气象基准站。 融媒体记者 赵启瑞 通讯员 徐梦颖 摄
据市气象台专家介绍,我市低处南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属季风性气候,光热水整体配合较好。全市分为淮南亚热带偏湿农业气候区、古黄河沿岸过渡带农业气候区。全市年日照数在1943-2181小时,年平均气温14.4-15.1℃,无霜冻期为207-242天,可以满足一年两熟制的需要;本市自然降水丰富但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942-1037毫米,夏季降水占50%以上,旱、涝、雹、冻等气象灾害较频繁。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天气预报精准度越来越高的要求,市气象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党组的部署,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促进全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连续3年在全省气象部门的综合目标考评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连续4年获得市直单位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先进等次,2018年共受到省部级表彰7次、地厅级表彰10次。
融媒体记者 傅停停 陆春涛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通讯员 卢波
(责任编辑:夏沫)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