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5 16:28:06掌上淮安热:

50岁儿科主任面对患儿有一套:“小纠”不哭,医生给你画个漫画

  患了流感,发高烧全身难受,面对穿着白大褂的医生,3月4日上午10时许,3岁的小宝(化名)一进涟水县中医药儿科的门,就哭得稀里哗啦。“小朋友,看看我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儿科主任林海平从办公桌台板下拿出一张纸,轻声慢语地与小朋友聊起了天。看着纸上的画,小宝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忘记了哭啼,渐渐地配合起了检查。“‘小纠’(涟水方言,意为小孩子)看病,紧张恐惧哭啼都是正常的。儿科医院想要精准地看好病,就要想着法子把他们的情绪安定下来,拉近距离。”林海平说。

50岁儿科主任面对患儿有一套:“小纠”不哭,医生给你画个漫画

  患儿小举动,让他萌生了画画安抚的念头

  安抚小宝情绪的纸,是一张有些旧了的A4纸,上面是五颜六色的涂鸦:米老鼠、螃蟹、小乌龟,小蜗牛……“你们前一阵子来,(这样的纸)更多。最近就诊的患儿多,都被他们拿走了,就剩下这一张了。”林海平告诉记者,因为忙,他也没有来得及画。

  除了这张画着涂鸦的A4纸,林海平的抽屉里还有一本画满画的旧台历:上面画满了他的小蜗牛作品,有的是单格画,但更多的是四格画。“按照漫画来画的,其实也不能算漫画,最多算简笔画,对于我来说也就是涂鸦。”林海平有些羞涩地说,有时候为了安抚患儿,他还会随手拿起圆珠笔,在台历上、旧病历上、叫号单上现场画给孩子们看,以达到安抚情绪、拉近距离的目的。

  今年50岁的林海平,1995年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涟水中医院工作。“也没有绘画功底,只是喜欢。”林海平告诉记者,萌生画漫画与患儿拉近距离的想法,是一名患儿带给自己的启发。两年前,一家长带着3岁的聋哑患儿前来就诊,小孩一边哭闹,一边拿着桌上的圆珠笔在纸上涂画,他跟着一起画,结果孩子很快安静下来了。

  “我一看,这种方法蛮好的,正好那阵子迷上了简笔画,有了些基础,就开始试着用画画的形式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林海平说,除了一般的小动物、气球等常规画,他更喜欢用小蜗牛作为主角。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他虽然有点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但每一步都走得稳当,这与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求不能一蹴而就,要用细心、耐心对待患者的态度是一样的道理。

  “哄孩子”, 林医生的招数真不少

  儿科医生给孩子看病,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高超的医技,还需要会“哄孩子”。从医近24年,林海平“哄孩子”的招数还真不少。

  “自己都快变成老顽童了。”林海平自嘲地说,喜欢图画的孩子毕竟只是一部分,为了能拉进与患儿的距离,第一时间准确诊断出患儿的病情,他经常看各种各样的动画片,连儿子都嫌他看得太幼稚;面对患儿时,他还会经常对着孩子吹口哨、打响指,甚至还特意将电脑屏保设置成两个小企鹅旁飘着很多小气泡的形象,“很多时候,小小孩一下子就被电脑吸引了。”

  儿科接待的患者年龄跨度比较大,有的在襁褓中,有的刚上幼儿园,有的则上初中了。对每一阶段的孩子问诊时,如果患儿在情绪不好,他也会有所区别地来哄:牙牙学语的,对声音敏感,就吹口哨、打响指;幼儿园的小朋友对漫画或卡通人物有兴趣,他就给患儿看他的涂鸦或者电脑屏保上的动物图案,或是蜗牛系列漫画,甚至探讨动画片的故事情节。儿科医生确实不容易,林海平还用一首打油诗诉说平时工作中不易:“小儿科,不好混,小纠见了哭又闹。吹口哨,打响指,有时没有半点效。细心逗,小心哄,娃娃就是跳。闲无事,涂个鸦,有的宝宝见了笑。做事情,有毛窍,这招不行用那招。”

  融媒体记者 何剑峰

  融媒体编辑 张晓剑

  通讯员 王敏

(责任编辑:夏沫)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